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热评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炸药包下“挖宝”(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20
摘要: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认为,那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像现在这么强。保护厦门鼓浪屿这样漂亮的“万国建筑博物馆”,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而万寿岩这样的遗址,在一些人眼里“无非就是古人居住的一个山洞”,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认为,那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像现在这么强。保护厦门鼓浪屿这样漂亮的“万国建筑博物馆”,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而万寿岩这样的遗址,在一些人眼里“无非就是古人居住的一个山洞”,因此,当年紧急批示保护万寿岩的重要决定,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创性实践。

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炸药包下“挖宝”

媒体记者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参观采访(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说,审视万寿岩遗址保存下来的过程,受到的最深刻教育是,要用历史观念和群众眼光看待发展。“当下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做出抉择的时刻,如何保护、研究和利用好万寿岩,对我们做好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会带来启迪。”

当地群众的生活和观念也因万寿岩遗址的保护而悄然改变。

一些村民参加了遗址挖掘保护工作,文保意识更强了;更多村民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发展模式”。“以前万寿岩周围破破烂烂、尘土满天,现在老百姓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任岩前镇党委书记王小坚说。

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炸药包下“挖宝”

这是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旧石器时代石器(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让历史一代代传下去

站在万寿岩遗址前,现为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的郑国珍总会想到这样一段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万寿岩遗址的年代,距今18.5万年至3万年。在考古专家看来,这一远古人类家园极为少有、弥足珍贵,应继续加强科研,并加以活化利用。

郑国珍想象:“我们可以在万寿岩建一个古代天文台,感受18.5万年前的星空,还可以在遗址周围复原3.5万年前的动植物,感受人和万物的共生关系。”

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导览手册上写道:“恢复生态,保护文物,延续文脉……使碧水、青山、溶洞、森林、田园、古文化融会贯通,是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目标。”

三明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彦介绍,三明森林覆盖率78.73%,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享有“中国绿都”等美誉。伴随着万寿岩遗址保护工作,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已成为三明市民共享生态福利的写照。”他说。

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炸药包下“挖宝”

这是万寿岩遗址灵峰洞外景(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目前,三明以万寿岩为主要空间载体,借力优质的山林环境,编制实施《万寿岩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努力把考古文化资源与挖掘当地文化结合起来,把遗址保护与岩前镇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岩前镇党委书记蔡明泉说,镇里不断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力度,人气越来越旺。百姓也从农家乐、休闲采摘、特色民宿等项目中受益,有了更多致富门路。

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陈丽珍表示,力争5年内把万寿岩打造成南方特色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人类研学旅行基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9年12月,万寿岩遗址国际学术交流会在三明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前来参与学术交流和考察。“很多外国专家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高度肯定。”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馆长余生富说,未来要让万寿岩被国内外更多人所熟知。

“小时候,万寿岩是我们玩耍的神秘去处。离家后,万寿岩是我们挂在嘴边的乡愁。”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里,岩前镇“90后”女孩张琳告诉记者,希望为古老的万寿岩注入更多青春气息,让历史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