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的产品送检需要到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第三方机构检测。“去年,我们落地宁德后,解决了这些龙头企业就近检测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物流、人力成本。”余君说。疫情防控期间,就近配套优势更加显现,不必出区就能检测,让龙头企业的交付更加可控。 在检测车间,记者看到全部检测通道满负荷运转,模拟各种工况、环境,对动力电池进行寿命循环测试。“电池的最长测试周期达2年,测试通过交付报告对方方能进行量产。” 如今,宁德中检的检测能力已无法满足龙头企业的需求,因此针对客户需求的定向投资正在火速推进,预计下半年就将投产。而未来,企业计划将测试从电池寿命测试扩展到碰撞测试在内的整车领域,建设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站式技术服务中心。“这样能更好地服务包括上汽宁德基地在内的龙头企业。” 记者从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今年来,园区通过“一把手”招商,吸引一批产业链及配套项目落地。 其中,国网时代(福建)储能项目由国家电网旗下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与宁德时代等4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瞄准储能“蓝海”,有望成为当地的新增长极;闽东时代乡村振兴基金项目则由市属国企和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主要投向锂电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项目;中科兰剑智能仓储物流设备制造项目则将成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的智能仓储供应商;上汽团餐项目提供上汽园区餐饮供应,管理及部分后勤服务…… “围绕龙头企业来抓招商引资,生成较好成果,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实际招商引资到位100亿元。”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局长许洪春表示。 在厦门,火炬高新区通过“云端”签约会同样引进了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落地,涉及人工智能、平板显示、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如新引进的厦门三德信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在高新区投资建设光学薄膜器件产业园,生产5G柔性折叠材料、偏光片等产品,将有利提升厦门市在5G、柔性显示屏等领域的配套供给能力,成为天马、友达等龙头光电企业的重要供应商。 以园区为载体,围绕产业链招商,促新项目落地生根,成效显著。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累计到资亿元以上企业合计到资数同比增长20.4%。业内人士分析,逆境之下项目到资依然实现“开门红”,凸显了我省正从持续深化“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战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中收获“红利”,园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廖丽萍) 原标题:福建工业(产业)园区:产业链强 园区经济韧性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