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天津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中国16城跻身万亿俱乐部 闷声发大财的郑州上榜!(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6
摘要:接受采访的多位区域问题专家都提到,万亿GDP城市中,东北缺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地区的衰落程度,东北地区的城市集聚规模不大,带动作用有限,是东北地区在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可云说。 区

  接受采访的多位区域问题专家都提到,万亿GDP城市中,东北缺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地区的衰落程度,东北地区的城市集聚规模不大,带动作用有限,是东北地区在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可云说。

  “区域基础如果没有发展起来,中心城市也很难发展。”胡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陈耀进一步解释,从发展经济学来看,发展就是结构演进的结果,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需求结构等。东北不少城市基础不错,但是城市的结构几乎没有变化,造成了城市的衰退、人口净流出、企业和投资人不断“撤退”,不能吸引要素资源进来,发展就会越来越困难。

  省会城市崛起

  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近些年发展亮眼,成为万亿城市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2008年前内地城市GDP排名中,武汉、成都分别排在第13、14位,郑州和长沙排在第22、23名,西安更是落在30名以外。

中国16城跻身“万亿俱乐部”:济南西安未进入


 

  而2018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和成都的GDP排名上升到了第8、9位,GDP增速均超过8%,赶超杭州、无锡、青岛、佛山和宁波。长沙GDP增速为8.5%,上升到第13名,郑州排名第16位,西安的经济总量也进入全国前20强。

 

  彭智敏观察,近些年,中西部诸多省份都在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提高首位度,这正在成为中西部一些地方发展的策略。

 

  以今年刚进入“万亿GDP俱乐部”的郑州为例,虽然拥有很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但一直以重工业为支柱的郑州在过去发展并不起眼。

 

  但是近几年,郑州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发展提速。2016年,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在同一年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提到:把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群竞争的首要突破口,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2011年,郑州引入富士康,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转折点。随后华为、中兴、OPPO、魅族等厂商落户郑州,形成产业集群。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大幅增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郑州的主导产业之一。

 

  2018年,郑州市外贸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占全省总额的70%以上,位居中部6省省会城市的第一位。“原来郑州外贸(水平)处于中间偏后,现在在中部区域遥遥领先,原因是举全省之力发展,还抓住了重大的机遇和项目。”彭智敏分析。

 

  郑州在省内没有竞争对手,城市首位度极高。2018年,郑州GDP达10143.3亿元,而排名第二的洛阳,GDP只有4000多亿元。

 

  同样是“一带一路”重点城市的西安目前也在冲刺万亿GDP。2018年,西安的经济总量首次突破8000亿元,进入全国前20强,8.2%的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西安也因此入围万亿俱乐部的后备军。

 

  张宝通介绍,过去西安多央企和军工企业,而在最近两年,招商引资一直是西安市的头号工程,这两年招商的数额要比前几届领导在任时的招商额加起来还要多。2018年西安新登记市场主体突破了50万户。

 

  在彭智敏看来,中西部在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之前,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增长极,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由于每个省份最好的研发资源、高教、金融等要素主要集中在省会,如何突出省会的带动作用十分关键。

 

  警惕“摊大饼”式扩张

 

  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些城市冲刺万亿GDP、提升城市整体实力的做法。

 

  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莱芜市,将其划归济南市管辖。长期以来,省会济南的GDP在山东省内只能排第三,落后于青岛和烟台。2018年,济南仅以20多亿的微小差距勉强超越烟台。而在合并莱芜之后,济南GDP则超出烟台1000多亿元,达到8862.21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又近了一步。

 

  同样的例子还有西安。2017年,西安市代管陕西省内经济增速最快的西咸新区,新区内原来咸阳部分的GDP便纳入了西安。

 

  对此类做法,彭智敏认为,用行政区划调整来提升城市影响力,是一种最简单的做法,有些投机取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数字游戏,一些城市做加法,而另一些城市做了减法,从更大的区域来看,没有实质变化。”

 

  “有些城市的行政区划确实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可以适当调整,但这不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办法。”彭智敏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莱芜城市太小,发展不顺利,通过济南带动莱芜,有积极意义,不能完全否定。但是以此冲刺万亿GDP或者成为中心城市,并非最优解,“更好的方式是提高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优化区域间的合理分工。”

 

  陈耀也认为,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式不值得鼓励,一个城市的发展,最终还要靠内生增长动力,靠创新来带动。

 

  也有研究者持不同看法。张宝通是西咸一体化的首倡者之一,他认为行政区划调整符合中西部城市的实际。“长三角、珠三角的很多镇比我们西部一些地级市都厉害,中西部地区只能靠发展中心城市带动。”

 

  他举例,上世纪80年代,成都和温江合并,成都一夜之间从中等城市变成特大城市,和西安拉开了差距。城市发展空间增大,吸引了很多市场资源,世界500强企业、外资银行、企业中西部总部纷纷落户成都。

 

  “合肥过去面积很小,在发展机会上被南京一直压着,后来把巢湖合并过来,生态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更能发挥省会城市的作用。”张宝通说。

 

  在受访专家们看来,另一个需要警惕的,是以GDP作为城市竞争唯一指标的简单化思维。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