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登陆A股市场的城商行——西安银行在其招股书中披露,2017年该行个人消费贷款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与优质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小额线上消费贷款业务”,西安银行还表示该行“与蚂蚁金服合作开展支付宝“借呗”线上贷款业务,受益人数近100万人”。 银行助贷合作业务或面临强监管 助贷业务对于银行而言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流量及场景优势,拓宽零售客户来源,助力银行零售业务转型。不过,今年以来,针对银行助贷的监管却有收紧的趋势。 今年1月,浙江银保监局向各银保监分局、杭州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杭州分行下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的函》,明确要求辖区内城商行与民营银行核心风控环节不得外包,要立足当地不跨区域,不能异化为单纯的放贷资金提供方等。 其实早在2017年末,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有明确的表达:“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通知》还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而且“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应要求并保证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看来,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以助贷和联合贷款的方式快速做大消费贷款规模,成为不少城商行零售转型的重要依仗。但是随后其助贷模式出现了异化,不少城商行对获客和风控一概不管,只在放款环节时向借款人提供资金,赚一些快钱,个人消费贷款的规模上去了,风控能力、获客能力、运营能力却退化了,规模越大,风险隐患越大。 对于监管为何强调辖内城商行、民营银行开展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应坚守“立足当地、服务当地、不跨区域的定位”,薛洪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助贷的盛行,加速了金融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外流,不利于区域性银行支持区域发展,会加大区域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引起了监管的关注。”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服务合伙人许旭明则告诉记者,对于银行而言,开展助贷业务一定要建立自身核心的风控能力,不能依赖于第三方,在风控技术和人才方面都要有相应的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