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公共场合都需要排队,如超市结账、乘坐公交车、购买车票、医院挂号缴费等等。按顺序排队是最基本的公共秩序之一,但总有一些人无视秩序和规则,作出插队行为。排除插队的人真有特殊情况,面对故意插队行为,我们可以说:“对不起,我赶时间,不能让你排我前面。” 还可以说:“我倒是不介意你插我前面,但我不能代表所有人同意你插队,你要是真有急事,就从队伍最后一个人往前问,看他们是否同意你插到前面。” 如果对方不予理会,就义正词严地告诉他,他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扰乱了正常的排队秩序,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请排队买票。 ■ 情景3 面对公共场所吸烟 公共场所如果有人吸烟,可以有礼貌地直接要求对方不要吸烟,“您好,麻烦您把烟熄掉。” 也可以使劲咳两声让对方听到,然后告诉对方,可以理解对方的烟瘾,但自己对烟草十分敏感请他谅解,他的吸烟行为也会危害同在公共场所的其他人的健康。 对方如果把烟熄灭,也可以向对方说声“谢谢”。 总之,劝阻不文明行为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使用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采取委婉的方式、温和的态度,使用礼貌用语、文明的语言进行劝阻。在劝阻中,可以列举《条例》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比较认可法律、法规的。采用文明的方法劝阻不文明行为,是较高层次的文明。这样的方式让人易于接受,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经过沟通、提醒,对方不听劝阻或者态度恶劣,可以向所在地方的管理者反映,请求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也可以通过举报电话,向相关部门举报不文明行为。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人身或财产损害。 我们的城市会更好 城市人口是大规模、高密度和异质性的。由于人们在情感和了解方面相互疏离,城市生活需要基于法律、法规的社会控制。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恰当、适宜的生活方式及交往模式,而后者正是城市文明的本质体现。鉴于此,《条例》的实施是符合我市定位和发展实际的。制定和实施《条例》是推动我市文明创建迈向新台阶的重要助力。调查数据显示,90%的受访者预期《条例》的实施会使我市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我们要看到的是,城市文明需要长期的培育和积淀,不可能一簇而就,这就需要我们以践行《条例》为契机,综合各方面的力量,逐步推进文明幸福现代化天津的建设征程。 (张品系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