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大气网讯: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谢华生做客天津政务网解读《管理办法》的有关情况。详情如下: 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谢华生做客天津政务网,为我们解读《管理办法》的有关情况。谢局长,您好! 谢华生:主持人好,网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谢局长,首先请您介绍出台《管理办法》的背景和意义好吗? 谢华生:好的。实现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是重大国家战略,是展现我们大国形象、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我国向国际承诺的自主行动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为履行国际承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碳减排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 2011年,国家发改委明确在天津等7个省市率先开展碳交易试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碳交易工作,为指导和规范该项工作,我市于2013年颁布实施了《管理办法》,并分别于2016年、2018年进行了重新修订。2018年版《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6月30日到期,同时,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从市发改委转隶至市生态环境局,需要调整有关部门职责,也需要对接国家碳市场建设新要求。为此,我市开展了《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经组织多方调查研究和细化工作流程,起草了符合我市工作实际的《管理办法》,业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谢华生 主持人:《管理办法》主要做了哪些规定呢? 谢华生:《管理办法》是指导和规范我市碳交易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共六章三十三条,包括总则、配额管理、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碳交易、监管与激励、附则等内容。一是总则部分。明确适用范围,除应当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碳交易活动外,本市按照国家试点要求对碳交易活动的相关管理,适用本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市生态环境局是负责本市碳交易工作的主管部门,发改、工信、住建、国资、金融、财政、统计、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二是配额管理部分。明确配额总量管理、纳入企业确定、配额分配、登记注册、遵约履约等内容。明确企业配额的持有、转让、变更、注销和结转,以及核证自愿减排量使用等要求。三是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部分。明确纳入企业应制定碳排放监测计划,编制年度碳排放报告,由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核查,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情况进行核实或复查,以此确定纳入企业年度碳排放量。四是碳交易部分。明确在指定交易机构开展交易,通过登记注册系统进行交割。纳入企业及符合交易规则规定的机构和个人,可参与交易。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作为本市碳交易机构,应规范交易活动,接受有关部门监管,制定交易规则,依法开展交易,公布交易行情,监控并报告异常交易情况。五是监管与激励部分。明确碳交易监督管理、碳交易价格调控、接受公众监督、公布企业履约等事项,对未履约企业和第三方核查违规行为进行约束,对履约企业提供碳融资和政策支持。六是附则部分。明确碳排放权、碳排放、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定义,以及《管理办法》的实施期限。 主持人:谢局长,本次修订《管理办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谢华生:本次修订的内容与原管理办法相比,主要修订了五方面内容。一是关于《管理办法》有效期。为保障本市碳交易试点正常运行,将有效期延至2025年,有效期5年,待国家相关法规出台后及时对接。二是关于加强协同治理。围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要求。三是关于纳入企业的确定程序。修订为由主管部门依据企业碳排放规模,确定纳入企业范围,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四是关于有偿发放配额获得的资金用途。修订为“全额缴入市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五是关于对纳入企业和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监管。增加“纳入企业未履行遵约义务,差额部分在下一年度分配的配额中予以双倍扣除。对第三方核查机构出具虚假核查报告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将予以通报,三年内不得在本市从事碳核查业务”条款。 主持人:《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市碳交易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谢华生:按照国家部署,我市依据《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碳交易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确定纳入企业范围。按照国家规定,我市碳交易纳入企业包括113家重点企业,涵盖钢铁、化工、电力(热力)、石化、油气开采、建材、造纸、航空等八大行业。二是碳排放报告与核查。我市开展了2009-2019历年碳排放报告与核查,2016年率先实现核算方法学与国家标准的衔接,根据国家方法学和相关指南,开展企业碳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三是碳交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完成平台系统建设,建立配额分配、交易流转、注销履约等要素在内的交易体系。完善推进履约的激励约束机制,2015-2018年度履约率均为100%。根据碳市场实际情况,探索开展有偿发放机制,充分体现碳资产的价值属性。自2013年开市交易以来,我市碳市场不断培育壮大。截至2020年6月30日,累计运行1579个交易日,共吸引包括纳入企业、投资机构和个人在内近255个交易主体参与开户交易;配额累计成交1070万吨二氧化碳,成交金额1.58亿元。 主持人:谢局长,碳交易对推动碳减排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谢华生:碳交易是实现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我市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节能降碳。通过共同努力,全市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经初步测算,2019年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0.58%,超额完成“十三五”进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