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夜生活文化培育工程。策划打造天津夜生活主题IP,设计具有天津特色的夜生活口号和LOGO,提高辨识度和传播力。把夜间经济街区周边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业态串联起来,2020年底发布一批丰富多彩的夜间精品消费路线、夜间旅游路线,开展夜游津门十大打卡地网络投票,帮助消费者“打卡”天津夜生活,在2021年底之前打造形成2—3个夜生活地标。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大对周边省市游客吸引力度,加强与外省市夜间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注重夜间消费场景打造,以天津文化、城市特色、创意主题为基础,植入灯光秀、3D全息、创意灯饰等先进科技。加大宣传引导,在全市营造浓厚夜生活氛围。 七是智慧夜市建设工程。鼓励夜市、商业街等实体商业积极拥抱网络技术,加快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快手直播、抖音直播等多维度进行网上“曝光”,着力发挥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的促销引流功能,激活街区人气商气,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智慧夜市建设作为当前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打造设施智能、营销精准、服务便利、放心安全的“智慧夜市”,实现智能高效管理,科学精准营销。支持建设夜间经济数字街区,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对门店改造,为小微商户赋能,引入新零售理念与技术,打造扫脸支付一条街、口碑街、5G示范街、网红直播街、“云上夜市”等。 八是全域夜间经济发展工程。组织各大商场、商业街、餐饮企业等在夜间推出系列促销,配套开展小型歌舞、电子竞技、时尚展览、夜间市集、新品发布等夜间体验活动,提升夜间购物时尚度和体验度。鼓励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便利店、餐饮企业、休闲娱乐场所等延时经营,开设深夜经营专区,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域,在2022年底之前全市建成500家深夜食堂和1000家24小时经营便利店,新建一批24小时经营书店、药店、商务服务等店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在各大商圈周边开展以文化、旅游、购物、餐饮等为主题的夏季、周末或节日精品夜市活动。支持各大商贸批发市场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夜间经济,打造“流动夜市”。 九是宣传引导助力工程。发挥主流媒体导向作用,积极对接各类宣传媒介,第一时间报道夜间经济领域创新举措与重大活动,帮助夜市预热造势,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直播、小视频、社交网络互动营销等手段来吸引客流,为街区聚集人气。定期更新编发《天津深夜食堂地图》《夜津城消费指南》,加大在汽车站、飞机场、酒店、旅游景区等区域投放宣传。在夜市打造“网红产品”,注重发挥网红效应,努力打造网红夜市。 十是配套措施保障工程。以发展夜间经济为试点,着力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破解“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试点创新夜间灯光、牌匾、交通、电力等管理政策,研究在夜间特定时段,允许餐饮、酒吧、甜点、饮品等商户开展“外摆”试点和形象展示推广活动。支持企业在规划红线内发展夜间经济搭建临时棚亭、玻璃商亭。提高夜间交通服务的便利性和通达性,引导出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加强重点区域的夜间车辆调配。对于属于大型活动安全许可范畴的活动,公安机关要给予支持,简化审批手续,提供高效安全服务支撑。各有关单位要继续加强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