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舍得小家,才能成就大家。对于扶贫工作,我无怨无悔。”毕业于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张永焕,投身西藏至今已是第16个年头。十几载倏忽而过,浇不灭的是他满腔扶贫的热血。 纸短情长,千山万水传递爱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感谢信。 这封来自日喀则市拉孜县曲玛乡娃隆村的信笺,将钱江之畔110余名老师的心,与6000公里外娃隆村小学的孩子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娃隆村,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海拔4000多米,距离拉萨近500公里,距离日喀则市区170公里,交通极为不便。这里高寒缺氧,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左右,气压也不到平原地区的60%,冬天气温达到零下20-30度,房屋里保温杯也会惊奇地结成冰块。全村总人口29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8.9%。村中小学的孩子大多家庭贫困,基本生活学习用品极度匮乏,严重地影响到正常求学。 孩子们的窘境,娃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永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今年3月,他将小学的情况发到了朋友圈,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第二天,中国计量大学经管学院党委就联系到他,表示可以发动学院老师和校友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娃隆小学的孩子尽一份力。老师们在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捐献衣物、文具、玩具,有些老师还主动用自己的工资购买全新的玩具和文具。 半个月后,满载着全院老师爱心的200余件物资送抵娃隆小学。 此外,由中量大校友所在单位捐助的价值8万元的布衣草人新儿童衣服也寄到娃隆村。 矢志奉献,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 浙江丽水人张永焕,今年39岁,是一名地地道道“80后”。 2004年8月,他从中量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为响应党和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放弃了沿海地区工作的优越条件,投身志愿服务西部,前往西藏林芝市质监局任职,扎根雪域高原。 由于工作表现优异,2016年12月,他被调到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处。2019年1月起,为了助力西藏的扶贫攻坚任务,被组织委派到日喀则市拉孜县娃隆村驻村担任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其实,早在四年前的2015年,张永焕就在工布江达县巴朗村担任全区第四批驻村工作队队长,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驻村工作。2019年,心系村民的他却主动请缨,奋斗扶贫攻坚第一线,自愿再干两年,续写扶贫长征路。 他的妻子现在林芝市疾控中心上班。他们的女儿在老家就读,由年迈的父母亲照顾。一家三口、分居三地的状态,给生活带来了相当多的不便,但为了工作,张永焕默默收起对妻女的思念,和对父母子女的愧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娃隆村的扶贫攻坚当中。 体力衰退,投身援藏无怨无悔 由于长期驻村在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让张永焕明显感觉脑力、体力都衰退得厉害,此外内脏肿大、脱发等高原衰退症也在他身上有明显表现。 但是,在驻村从事扶贫攻坚的工作岗位上,张永焕浑身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干劲和用不尽的热情。他们走村入户宣讲,帮助群众算准算清政治、感恩、收入“三笔账”,手把手讲清楚贫困群众享有的不同政策,使贫困家庭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心中都有一笔账。 藏鸡养殖项目的推进是让张永焕最为自豪的。该项目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拉孜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大型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撑、鸡苗和饲料的保障以及藏鸡蛋回购渠道(每个3元)。每个村将投资23万元,养殖藏鸡500只,由村“两委”负责管理运行,全体村民受益尤其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已修建鸡舍,正在引进鸡苗投入运行,年底就可以发挥经济效益了。 此外,他还带领村民在高原修渠引水、修建水库,今年4月到5月,包括1个小型水库和2730多米水渠在内,总投资为100余万元的水利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了全村三分之二的土地。“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娃隆村耕地灌溉难、靠天吃饭的老问题。”张永焕说。 每一件工作,他都亲力亲为,积极投入。春耕青稞种子协调落实,硬化村里公路,修缮村公房,让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积极与外界联系,让娃隆小学的孩子们体验到爱心支教帮扶活动……截至目前,共收到了5000多件套八成新儿童衣物和400件新儿童衣服、200双新儿童鞋、200个新书包、200套新文具用品、200个新玩具、50个新儿童手表、50个新儿童水杯等,价值60.6万元。 同时,还收到了善款36588元,主要用于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集体活动、购买儿童用品等,为解决 “两不愁穿、三保障”问题做出积极努力,赢得了娃隆村群众的高度肯定和热情欢迎。 “希望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全力确保今年年底全村整体脱贫。”在谈及未来的打算时,张永焕目光坚定,“组织上既然派我来负责娃隆村的扶贫工作,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心血,坚决完成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不能给组织丢脸。我的母校也在后方坚定地支持我,母校‘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精神与我的扶贫工作理念是一致的,我也不能给母校丢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