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秋冬季散煤污染,河北近年来大力实施气代煤和电代煤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已改造535万户,大量农村群众告别了烟熏火燎的传统取暖方式。北京周边廊坊和保定20个县建成“禁煤区”。根据测算,农村“双代工程”对空气质量改善贡献率超过30%。 2018年,河北全省优良天数平均为208天,比2013年增加79天;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8.1%,提前一年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6月,河北省空气质量连续3个月创下2013年以来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现在大部分时候晴空万里、风清气爽。老人、小孩戴口罩的少了,户外活动多了。”霸州市民王静丽说,曾经的高频词汇“雾霾”正逐渐远离百姓生活,蓝天白云成为生活的常态。 今年,河北大气污染治理将争取实现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5%的目标。 天空越来越蓝,大地越来越绿。承德塞罕坝,这片曾经的不毛荒原,已奇迹般变身为茫茫林海,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地球卫士奖”;在河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建设持续推进,新区蓝绿交织的底色正在徐徐绘就;在张家口崇礼冬奥赛区,植树造林取得明显进展…… 区位独特的河北省是为京津阻沙源、蓄水源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河北省提出到2035年,全省将完成营造林518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18年的34%达到并稳定在40%,一道道绿色生态长城正在不断延伸铺展。 在冀中南邢台市区周边,曾经有十多个泉水群终年喷珠吐玉,为这座城市赢得“百泉之城”美誉。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泉眼随着“地下水漏斗”的形成而逐渐干涸断流。令人欣喜的是,经过综合治理,邢台一些区域地下水位明显回升,部分泉眼出现复涌态势。 邢台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北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黄河引水以及限制开采地下水等措施,通过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治理,累计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40多亿立方米,部分区域地下水位止跌回升。 河北城乡居民如今经常自豪地说,燕赵大地“气质”更美了、“颜值”更高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广阔,生活舒适度、幸福感越来越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