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河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揭晓 增设“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2
摘要:中工新闻是国内主流新闻网站中工网旗下综合新闻资讯门户,也是中工网核心主频道,每天24小时为广大网民滚动报道国内、国际及社会新闻。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瞿文斌、郑宇):5月30日是中国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当天在京揭晓。和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不同,本届评选还特别设立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专题,表彰为疫情防控斗争和决战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当日,三代半导体创新团队等10个团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丁健等28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丁奎岭等258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全国创新争先奖”于2017年设立,主要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团队。

  本届28名奖章获奖得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向涛说,当前中国正处于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时期,要彻底解决在一些关键技术上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必须从基础研究入手,营造崇尚原创的机制与环境。“我国基础研究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研究过程,逐渐缩小了与世界第一梯队的差距,但要实现赶超必须做出足够多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原创性研究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需要个人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应当尽快建立一种合适的机制,营造崇尚原创的环境。”

  和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不同,本届评选还特别设立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专题,表彰为疫情防控斗争和决战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28名奖章获得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中医药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各个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从而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对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采用了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特别是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显著降低。对于重症患者,强调中西医救治,西医为主,中医配合。虽然是配合,但有时候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对改善呼吸困难、提高氧合水平、抑制炎性风暴、促进肺部炎症吸收、保护脏器功能都起到了明显作用,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在康复阶段,进行呼气训练、综合康复,同时配合中药,可以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对于脏器损伤及免疫功能的修复也有确切的作用。”

  中药材广泛地种植于我国贫困地区,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本届28名奖章获得者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认为,通过科技扶贫,利用山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发展优质中药材种植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谈到科技如何助力中药材产业扶贫,他说:“我们完成了32个贫困县的中药材产业规划,通过生态适宜系统、计算机、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精确到包括气候、土壤环境的17个生态值来进行区划和分类,来确定哪些药材在什么地方可以种,对我们药材的精确布局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还培育了许多优良的新品种,像人参、三七,这些优良的新品种可以产生优质的药材。”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该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每次获得奖章的科技工作者不超过30名,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获得奖状的科技工作者不超过300名。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的表彰大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全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把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加速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