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是警示,是震慑,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宣言。 最近,一部反腐纪录片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这部纪录片堪称“大尺度”,全方位展现了落马官员的贪腐事实,被网友称为现实版《人民的名义》。 片子里的“主角”们,曾经个个都是声名显赫的高官。 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艾文礼、茅台集团原董事长袁仁国…… 他们的罪行,让很多百姓都感到匪夷所思。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王晓光。 他收受了4000多瓶最珍贵的茅台年份酒,在被查处的时候,慌忙把茅台倒进厕所,以消除罪证。 他的妻子感慨道: “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 另一位贪官赖小民,则被称为真实版“赵德汉”: 在他的房子里,竟然搜出了两个多亿的现金…… 种种行径,都让群众感到不可思议,像是影视剧里的情节。 然而,这部纪录片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部纪录片,是警示,是震慑,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宣言。 作为纪录片中第一位出场的“大腕”,郭海被查处的过程极具戏剧性。 他曾经的身份,是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众所周知,山西盛产煤炭。 这种黑色黄金使很多煤老板以“财大气粗”而闻名。 郭海作为山煤集团一把手,本身收入就很高,却还是没有挡住金钱诱惑。 在其任职期间,山煤集团与德正系进行合作,仅2014年损失就高达43亿元。 ▲ 郭海 背后的真相是,德正系涉嫌金融诈骗,郭海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正是应了民间的一句俗话,“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 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017年3月,郭海就被山西省纪委留置。 按理说,案情应该很快彻查清楚,郭海也应该很快被判刑。 ▲ 图片来源:纪录片《国家监察》 可是,事情却在此时发生了一个急转弯: 郭海的案子,竟然一下子拖了两三年。 民间谣言四起,很多人猜测郭海背后有大人物撑腰。 老百姓的想法很单纯,既然案子陷入僵局,那肯定是“上面有人”,说不定被保下来了。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是: 这根本不是“后台撑腰”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 郭海的罪行,主要是失职渎职。 国有企业的失职渎职行为,是由公安机关负责侦办,检察院都无权插手办案。 但是公安平时主要是负责刑事案件,这种失职渎职并非他们所熟悉的领域。 最后,事情陷入了瓶颈。 用纪委人员的话来说,就是“多头办理,各管一段。 ” 一个案件谁都能管一点,但却都管不到位。 在监察体制改革之后,这种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纪委人员获得了相应权限,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办理了这件拖了三年的积案。 郭海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 与受贿1600多万的郭海相比,曾任贵州省副省长的王晓光,胃口更大,对抗检查的手法也是五花八门。 王晓光就是那位“把茅台酒倒入厕所”的贪官。 被查时,办案人员在他家中发现了一个堆满了茅台酒的房间,数量达4000多瓶。 ▲ 图片来源: 纪录片《国家监察》 在东窗事发的前夕,王晓光 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可能要暴露了。 除了匆忙处理好视若珍宝的茅台酒之外,王晓光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高额非法收入。 想要遮掩过去,就得想办法,和同伙设计好应对之策。 但是,他又担心引起办案人员的注意。 百般筹谋之后,王晓光导演了一场“谍战大戏”。 他去买了一张新手机卡,这个卡号专门用来联系他的同伙。 由于担心电话被监听,王晓光从不在电话里说任何重要的事情。 他在短信里使用暗号,约同伙出来碰头。 短信内容非常简短,往往就一个字。 ▲ 图片来源:纪录片《国家监察》 “园”指的是公园,“球”指的是球场,“家”指的就是自己家。 王晓光最经常选择的地点,是公园。 在公园中,散步的人很多,不容易引人注意,可以进行接头和密谈。 王晓光嗅觉敏锐,为防备日后被调查,王晓光多年来早就采取了许多隐蔽手段。他牟取私利的手段非常“独特”。 很多企业主违规操纵所控制公司的股票价格,然后借本金给王晓光,助他盈利。 通过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式,王晓光在股市交易额高达4.9亿元,盈利1.6亿元! 为了逃避侦查,他购买股票用的都是亲朋好友的账户。 种种手段,令人眼花缭乱,却终究还是逃不过办案人员的法眼。 ▲ 图片来源: 纪录片《国家监察》 2019年4月,王晓光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王晓光的得力干将袁仁国,也没有逃过人民的审判。 国酒茅台,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然而,对于茅台集团的前董事长袁仁国来说,茅台酒却是他手中最有力的“政治工具”。 茅台酒是稀缺的,供不应求。 袁仁国借此机会与高官进行利益交换。 ▲ 袁仁国。 图片来源: 纪录片《国家监察》 一方面,他违规为数名高官和自己的亲友办理茅台酒经营权;另一方面,他为关系户增加茅台酒配额指标。 通过这种私相授受,袁仁国得到很多官员的“欣赏”。 ▲ 袁仁国。 图片来源: 纪录片《国家监察》 为了能多拿到茅台酒指标,商人们则恨不得把袁仁国供奉起来。 讨好他的花样,层出不穷。 其中最博人眼球的,莫过于“仁国鼎”了。 有位商人为了取得袁仁国的欢心,用10斤黄金铸造了一个金鼎送给他。 在这个金鼎上刻着一句诗: “酒冠黔人国。 ” ▲ 图片来源: 纪录片《国家监察》 这是清朝一位诗人的佳句,商人为了讨好袁仁国,把诗中的“人”字换为了“仁”字。 “酒冠黔仁国”,“仁国鼎”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为了得到袁仁国的青眼,这位商人也称得上是“别具匠心”了。 只不过这位茅台集团的前任掌舵者,一点都配不上这个“仁”字。 权力成为他谄媚上级、牟取利益的凭借。 他的亲属通过他的关系,获利金额就达到2.3亿元以上。 为官不仁,贪财负国,民贼也。 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则是现实版的“赵德汉”。 ▲ 赖小民。 图片来源: 纪录片《国家监察》 在对赖小民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办案人员大开眼界。 正如赵德汉专门准备了一套别墅,用来藏匿赃款,赖小民也同样是“金屋藏金”。 他有一套豪宅,里面陈列了很多个保险箱,存放现金。 据清点,现金有两个多亿。 现金并没有银行转账方便快捷,不过,由于担心转账会被查出来,赖小民更喜欢收现钞。 有些黑色幽默的是,赖小民冒着巨大风险收下的这些钱,几乎都没有花掉。 因为胆小,总担心会被组织发现,所以他不敢花也不敢用。 在东窗事发之后,赖小民哀叹道: “一分钱都没有花,就放在那里了,最后组织上都收了。 ” 像极了电视剧《人民的民义》的赵德汉,一屋子的钱,却一分不敢花。 ▲ 图片来源:电视剧《人民的民义》 和赖小民的“胆小”比起来,云南前省委书记秦光荣就显得大胆高调了。 ▲ 白向群。 图片来源: 纪录片《国家监察》 收红包、拿好处,对他和家 人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不值一提。 这位地方大员有两处豪华住宅。 一座位于北京,面积为1200平方米; 另一座位于老家永州,面积为1600平方米。 永州的秦家大院古色古香,设计精巧,看上去非常气派,颇有王侯将相府邸的气势。 在贪污受贿这件事情上,秦家是“父子齐上阵”。 秦光荣的儿子秦岭,也走上了贪污受贿这条不归路。 最终,父子二人都被党纪国法所严惩。 除此之外,还有白向群、艾文礼…… 曾经风光显赫的高级官员,由于贪腐,如今都已经成为阶下囚。 结果固然大快人心,但是有很多人想不通。 很多人想不通的是,惩戒贪官为什么要拍成纪录片? 要知道,腐败一直都算得上一个敏感话题。 那些高级官员虽然有罪,但是大肆宣传似乎有点影响组织的形象。 而《国家监察》这部纪录片,却毫不避讳。 贪官们无论级别有多高,都被毫不留情地钉在耻辱柱上,贪腐事实也被全数揭露。 有人说,这不好,会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 有人说,这会让老百姓对国家失望。 对于这种质疑,《人民的名义》中京州市政法委书记孙海平的一段话,是最好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