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中国鞋都晋江的安踏企业展厅,“2018年集团收益241亿元”的成绩印在入口大屏幕上,十分显眼。展厅内一双面向美国市场销售的运动鞋,价格甚至炒到了上千元。2019年安踏中期财报显示,其收益增长40.3%至148.1亿元,增幅位居全行业首位。 业绩背后,是大量的科研投入。2018年上半年,安踏的创新研发投入占总销售成本超6%;它还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研究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技术。安踏回收了800万个矿泉水瓶,通过聚酯纺织品物理化学法,将其切割、聚合成涤纶粒子,重新纺丝,再制成衣服。这一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推动了环保科技创新。 在做成品的鞋服企业开拓新价值的同时,其上游供应商——一批面料企业也开始切入新型成品乃至生产设备的开发生产领域,以跨界谋划着转型。
在同处晋江的信泰集团厂区,一个新成立的大数据中心就设置在车间旁边的大楼内。信泰集团是阿迪达斯、斯凯奇、锐步、安踏、李宁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运动鞋面材料的供应商。一家传统的鞋面材料生产企业专门构建大数据中心大楼,这样的做法在业内并不多见。 这个中心和信泰专门成立的信息部一道,深入开发各种大数据技术服务企业的生产、运营。同时,信泰在自动化制鞋设备开发上的探索也已超过8年。 “鞋面材料的生产工艺复杂多样,我们在市场上找不到一家适合我们工艺变更的软硬件改造服务商。所以我们决定自主开发ERP系统和生产设备。未来一定属于数字驱动型的企业。”信泰集团总裁办副主任许剑飞说,转型探索下,信泰近几年的营收增长保持在20%—40%。 除了开发信息化技术,信泰的大数据中心大楼内还入驻了其新近成立的智能穿戴设备开发团队。由信泰自主研发的智能穿戴设备已进入内部测试阶段,将在明年面世,掘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