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拉夏贝尔的经营颓势并没有逆转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据拉夏贝尔发布的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2019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亿元~-4.4亿元,公司扣非净利润则预计为-5.9亿元至-4.9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下降约418.5%~364.5%。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境内线下经营网点较2018年底净减少2400余个。 关店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张丽和她同事们闲暇之余交流的主要话题:下一个关谁?大家都很紧张。 就这样,邢加兴曾经“店越多越好管理”的论调,逐渐被“店越多效益越差”的质疑所覆盖。拉夏贝尔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经营策略,转型迫在眉睫。 在不久前拉夏贝尔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曾表示,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公司加快转型调整步伐,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邢加兴似乎开始放下全面直营的思路。近日,拉夏贝尔方面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多品牌、直营为主”的业务模式给公司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公司面临人工、租金等运营成本日益增加的巨大压力。所以公司正在加快渠道转型调整进程,调整渠道结构布局。 但对于这一转型策略,一些业内人士却并未能给出乐观的预期。 服行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总经理程伟雄直言,直营都做不好,怎么能让投资者放心参与联营和加盟呢,这是伪命题。 在程伟雄看来,盘活拉夏贝尔关键还是需要解决单店是否都能盈利的问题。不能盈利,则关停并转就是常态。不能带来现金流的品牌留在那里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聚焦做好能带来现金流量的品牌。 一个月前,张丽所在门店中的男装品牌匆匆结束营业。张丽虽不了解这背后的转型策略,但她清楚的是,自己所负责的品牌并未见什么起色。 守着门可罗雀的巨大店面,张丽日常的工作之一只是整理服装库存。 8月9日,北京的一家拉夏贝尔门店,门口放着半价促销的牌子,但店内当时并无顾客。 资本加持下的扩张隐患 与张丽不同的是,老郑曾见证了拉夏贝尔的辉煌历史,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或许一是公司的高速扩张,二则是随后那场轰轰烈烈的渠道变革。 2013年,老郑正式告别打拼了十余载的拉夏贝尔。“代理不让弄了,我这个负责搞加盟的人也就不干了。”老郑这样说道。 虽依靠加盟模式起家,但早期的邢加兴对这种经营模式却不置可否。经销商代理制虽然扩张得很快,但厂家利润薄。少女装市场竞争激烈,经销商的日子亦不好过。受到ZARA快时尚模式的启发,成立几年后,拉夏贝尔便逐渐弱化了经销商加盟。 2002年,上海港汇广场,拉夏贝尔在这里开设了一家超过200平方米的大店。“直营+快时尚”的大店模式,在邢加兴的脑海中初现模样。 5年后,拉夏贝尔首次迎来了两家外部股东——无锡市新宝联投资有限公司、南京金露服装有限公司。初尝资本助力甜头的拉夏贝尔,在这一阶段的扩张还显得有些保守。 不过,开店这件事情,在2010年发生了戏剧化的转变。这一年,君联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联资本,曾用名“北京联想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旗下管理的四期基金成立子公司GOOD FACTOR,以近亿元的资金注入拉夏贝尔,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5%。 对于渠道的改革也在这一阶段完成。2013年,老郑离职前夕,拉夏贝尔也已砍掉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加盟商,全面转变为直营模式。 但邢加兴想不到的是,后来公司那成百上千的网点,却成为了日后一些人指责拉夏贝尔激进扩张的伏笔。 在拉夏贝尔风头正盛的2015年,程伟雄曾质疑:“拉夏贝尔女装理应好好梳理几千家店铺,是不是都符合品牌定位的需要?渠道的扩张策略是否需要反思?产品开发能否满足渠道需要?” 仅仅时隔一年,这一观点某种程度上便得到了印证。 2016年开始,公司陷入了增店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直到今年,邢加兴的爆仓危机和关店风波爆发,业内也开始了对拉夏贝尔模式的反思。 程伟雄对此表示,全直营+多品牌的商业模式最终使得拉夏贝尔包袱加大,店多、品牌多、库存多、打折多等四大问题导致经营业绩频频下滑。 股价起伏中的资本套现 投资机构的助推一度让拉夏贝尔在早期发展中如虎添翼,却也让拉夏贝尔更加熟稔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邢加兴曾在君联资本注资后对外透露称,融资以后投资人对公司也有要求,一是实现良性增长,二是去公开资本市场融资。 而全面直营模式的变革,或许一定程度上也是拉夏贝尔在为冲击资本市场做准备。 老郑对记者表示:“公司当年把加盟代理的业务砍了,也是为了做规模、包装上市。机构也来投钱,很容易就做起来了。” 然而,拉夏贝尔的上市路不仅几经波折,还见证了拉夏贝尔的由盛转衰。 2012年,拉夏贝尔首次冲击A股,却不料当年A股IPO闸门关闭。仅时隔一年多,拉夏贝尔便在上市难度偏小、流程简单的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2014年10月,拉夏贝尔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在登陆港股之前,拉夏贝尔仍然对资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2013年5月,公司曾获得了来自高盛集团旗下宽街博华【曾用名北京高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一笔3亿元的投资。至今为止,这笔投资仍是高盛对中国服装企业为数不多的几次投入之一。 不过,自登陆港股以来,拉夏贝尔的股价表现却一直不佳,尤其从2016年开始便长期处于破发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拉夏贝尔重新燃起冲击A股市场的野心。2015年,拉夏贝尔发起第二次冲A,但却不了了之。直到两年后的2017年,拉夏贝尔才成功。 6年间,3次冲击A股终于如愿。但拉夏贝尔的业绩却已在2016年开始走向下滑轨道。此时,曾在拉夏贝尔扩张中扮演重角色的君联资本也已减持撤离。 自2016年5月,君联资本旗下的GOOD FACTOR陆续将所持的拉夏贝尔流通H股股票对外进行出售。这一时期,拉夏贝尔的港股股价已经进入下滑轨道,至2017年4月末,GOOD FACTOR将其持有的公司H股全部对外出售。 和以往的高调不同,对于君联资本的退出原因,双方并未有过公开回应。君联资本和拉夏贝尔长达7年之久的情缘也就此终结。 君联资本之后,今年1月,拉夏贝尔港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上海融高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鲲行投资分别对拉夏贝尔减持481.41万股和70.60万股。 现在看来,君联资本的退出似乎是一次正确的选择,正是在其空仓拉夏贝尔后,公司的业绩颓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A股方面,自去年6月以来,拉夏贝尔的股价便进入了下行轨道。 截至8月15日收盘,拉夏贝尔的股价仅为5.26元/股,不足2017年10月股价高位的四分之一。 与君联资本不同,由于尚在限售期,宽街博华持有的拉夏贝尔1800余万A股股份,目前还和拉夏贝尔的命运纠缠在一起。 面对业绩下滑、股价下跌、爆仓危机,邢加兴如今过得如何? 不久前,老郑从朋友那里听闻,邢加兴近来的日子不太好过,也有人告诉老郑,拉夏贝尔开始重新拓展加盟渠道。老郑叹息道:“希望他们能度过这次难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