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初,由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等7单位组成了中关村(000931)电子一条街联合调查组,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地区几年来涌现的新型科技企业进行了调查。2月,名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的调查成果出炉,3月12日刊登于《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第一次登上官方媒体,成为了专有名词。当年5月,该调查报告及调查材料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定名为《希望的火光》。而展览中观众看到的这份文件就是1988年2月还未刊登于媒体的调查报告稿本,在文件上,还能看到当年审阅的痕迹。 第一家合资餐厅开张 看看批文什么样 更多微观的展品和档案,反映了北京百年变迁的细节。如北大学生们编写的油印快报《“五二〇”游行专号》,是1947年5月20日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示威的一份全程记录。其中,北大的年轻学子们对游行时间、路线、经过都进行了详实细致到犹如短视频的记载——“许多路人、商民举手照机选摄队伍镜头,各校同学亦有十余人携手照机来往队伍前后。在东四南大街时,有一同学爬上电杆约两丈高之铁盘上摄影。”这段描述今天读起来依然有着强烈的画面感。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第二服务局与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在北京合作开设了第一家合资餐厅——马克西姆餐厅。1983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出台,6天后,完全从巴黎“复制”过来的马克西姆餐厅开张了,当晚这一消息还登上了《新闻联播》。在档案中,可以看到当年市政府关于开餐厅这个问题专门给外贸部和国务院的请示以及外贸部的批复。 本报记者李祺瑶安旭东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