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有序流通的同时,肩负着稳定供给、平抑价格的重要民生功能,而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农批市场多次成为全国防疫的重点关注。近日,大庆市农产品流通行业治理能力研讨会在大庆农批城举行,省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地市商务和口岸局、市场管理方和经营大户就农批市场管理升级和大庆农产品流通的防疫应急体系建设进行了研讨。 农贸联监事会主席、仲裁委秘书长黄海在研讨会上简析了国内农批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因本次疫情引发的关注。他说,农批市场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社会对市场的民生属性和公益属性认识还不够,新冠疫情两次爆发在农批市场,有人甚至质疑农批市场是否要继续存在;事实证明,在疫情下农批市场依旧是我们重要的民生保障阵地——稳价保供,服务市民的功能始终没有改变。同时,黄海表示,今年是我国的脱贫攻坚决胜年,农贸联多措并举,携手国内农批市场参与精准扶贫的方式获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组织农批市场到贫困县市调研和对接扶贫农产品,通过帮助地方优质农产品建设标准化体系发展高效农业和提升产品价值,通过行业仲裁和调解职能为扶贫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交易保护。 作为大庆研讨会的承办单位,大庆农批城在疫情期间对市场管理能力和疫情防控举措,得到了参会者的一致认可;农批城响应国家号召、不忘企业担当,腾出市场的黄金铺面设计打造扶贫农副产品展销专区,帮助贫困地区的产品对接市场的“奉献”精神,更是让贫困地区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强了信心。首批进入该专区的有来自市场监管总局对口扶贫的甘肃礼县以及黑龙江抚远市的六十多种优质农副产品。 快速高效部署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后,大庆农批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储备、第一时间出击、第一时间严守,特别是针对市场内的经营户,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防控知识,提高疫情防控水平。疫情期间,市场团队落实管控措施,定期消杀、通风及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测温、扫码、戴口罩的防疫“三件宝”,24小时坚守第一道防线,对到岗的员工和来访人员进行严格测温及登记,对进入市场的人员个人信息、入场时间、实时体温,每一项都详细记录在册;对重点经营区域和公众场所开展不间断消毒喷雾作业,尤其是结算大厅、检测大厅、交易大厅、商业大街、公共厕所等人流较密集的场所,在市场固定位置摆放专用垃圾桶,收集一次性口罩进行专业处理,避免二次传染。 守护大庆百姓的“菜篮子” 大庆农批城承担着大庆市80%的蔬菜、水果供应。疫情期间,农批城发挥供应链优势,与各品类的核心供应商密切沟通,鼓励商户加大货源组织,增加货物储备,不哄抬物价,保证下游采购商以及全市各大果蔬超市货品充足、价格稳定,有力保障了果蔬产品的交易秩序良好、储备供应充足、运输通畅。农批城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采购食品依法索要相关凭证,不采购、贮存、销售无溯源凭证、来源不明、过期变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对进口产品索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证明文件——不仅让市民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水果,还让市民吃得安心、放心,履行好大庆市民“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生活必需品“保供应”“稳价格”的社会责任。 打造智慧农批市场 一场疫情,暴露出现有农批行业的“短板”。大庆农批城决定以此为契机,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落实不合格农产品销毁和供货商退市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市场发动商户加强产地对接,为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提供条件;同时坚持“现代化建设、信息化运营”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流通体系,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打造智慧型“农批市场”。 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产业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已进入最为关键的倒计时阶段。大庆农批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忘企业担当,既做食品安全的保护者、物价的稳定者,更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助力者。
为了发挥市场在农产品流通行业的优势,帮助扶贫产品开拓市场,大庆农批城和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共同设计打造了“扶贫农副产品展销中心”,有关负责人前往甘肃礼县、黑龙江抚远和同江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展销中心首批引入了甘肃礼县、黑龙江抚远的扶贫农特产品进行展销推介——礼县的中药饮片、山野菜产品和苹果系列产品以及抚远的优质大米、糙米、豆油、鱼罐头、蔓越莓果干等地方农特产品纷纷上架。 农批城董事长姚广华表示,开展对口扶贫攻坚,设立扶贫农特产品定点市场,是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举措,农批扶贫对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贫困地区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