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我也在不断学习和调整,以前觉得自己的专业就是疾控,不是主持人,不会太在意发音、语速这些细节。但上了发布会,我代表了疾控的形象,所以哪怕非常忙碌和疲惫,也会尽量注意一下仪容和状态,把手头的发布稿预习一遍,不认识的字查一查发音,发布的时候保证吐字清楚等。有时也会有些口误,不过网友们很宽容,还挺让我感动的。 新京报:作为专家,你可能更多关注专业和实操的问题,对参加发布会是什么看法,会不会觉得占用了太多精力? 庞星火:在这个特殊时期,让信息在专业机构和普通大众间保持流畅透明,是非常重要的。疫情来了,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迫切想要知道自己到底身处一个什么环境,因此网上一直有各种民间消息,但这些消息真假莫辨,只会让公众更加不安。 我去参加发布会,一方面是向公众传达真实信息,希望大家不要轻信传言;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防控的指引。 疫情来了,疾控冲在前面,但光靠疾控远远不够,每个人都是防控的一分子,有自己要遵守的规则和承担的责任。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这些听起来简单,每个人都会说,但在生活中一丝不苟地执行,很难。我借助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反复强调这些要点,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记住并且践行这些。我觉得,借助发布会这一形式,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和流调、检测、筛查等专业工作同样重要。 谈职业 “误入”公共卫生领域 这份工作的价值无可取代 新京报:你当年为什么选择从事公共卫生行业? 庞星火:本来想当医生,阴差阳错进了这一行,结果就这么干了大半辈子。 新京报:很多人说公卫是苦行业,累,待遇也一般,你怎么看这份工作,想过转行吗? 庞星火:从来没想过转行,这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好像生下来就是干这个的。我是一个很外向的人,适合做和人有关的工作,干疾控,符合我的天性。我也认可这个职业的价值,就像你说的,这确实不是一个能致富的工作,但它能给很多人带来健康,这份价值是无可取代的。 疾控中心提出一个好的建议,一旦被采纳,可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人。举个例子,肺炎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我们一直在力推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前年终于落地了,北京的老人可以免费打肺炎疫苗,我特别高兴。流感,大家觉得是常见病,但在高危群体中,流感能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重创,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让很多人免受这种痛苦。2008年到现在,北京都在给老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接种。这些惠民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也是疾控工作的一部分。 新京报:新冠疫情是你从业以来经历过最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吗? 庞星火:是的,当年SARS也没有波及这么大范围、持续这么长时间。有一些措施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比如武汉“封城”。新冠一来,所有人都见识到了传染病的威力,会死人、会让社会经济运行停摆,其影响不亚于战争。 新京报:SARS时你也在一线,当时情况怎么样? 庞星火:当时有一种天要塌了的感觉。从来没见过那么空的北京城,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从疾控中心去当时的北京市政府,十分钟就能到。我们每天回家特别晚,路上没人,我害怕,就想着谁要来劫我,我就说我是干SARS的。 有一回,我们去北京饭店,给即将访问我国的一位国外领导人准备房间,偌大的酒店,一个住客都没有,黑漆漆的,那景象太可怕了。我当时在卫生局指挥部,每天接到医院的电话、患者的求助,初期病人特别多,住不进院,老有死亡病例,心理压力很大。整个城市像是停摆了,北京人上哪儿也受歧视。 这次新冠来势汹汹,比SARS严重多了,但我不觉得无助。一方面是在疾控干了这么多年,经历过风浪了;另一方面,几十年来政府对公共卫生越来越重视,建立了成熟的应对体系,让我心里更有底了。 新京报:具体什么让你心里更有底了? 庞星火:应对模式越来越完善、有序、科学。而且是在政府主导下,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可以说虽然挑战一直存在,但我们越来越自如。 人类的科技进步,在与传染病的对抗中也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些年来,检测方法更多了,检测速度也加快。新冠病毒的基因全序列,很快就能拿到,然后很多部门一起攻关病毒检测方法与试剂研制,这些都是后期精准防控的基础,SARS时的技术条件和能力是远不如现在的。 新京报:你从业的这37年里,整个社会在公共卫生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庞星火:传染病规模有了非常明显的下降,几乎让人忘记了疾控中心的存在,好多人听到疾控,还以为是接种疫苗的。不过疾控的工作就是这样,防控得越好、存在感越低,这就是我们干这行的初衷。 谈病毒 病毒是人类的老对手 来了就面对,不必害怕 新京报:新冠会不会从此与人类共存,就像流感那样? 庞星火:我们在密切关注中。新冠毕竟刚出现没多久,未来是像SARS那样彻底消失,还是像甲流那样变成季节性的流行病,现在不好下结论。 新京报:从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到SARS、H7N9、新冠,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似乎一直没能摆脱病毒的阴影。作为公共卫生专家,你怎么看? 庞星火:我们生活的地球有非常复杂的环境。人要吃喝拉撒,就不能不与外界交流,经济发展后,交流的范围更大,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病毒是其中之一,我们不可能不接触,也不可能不受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