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最近提到了一个关于"英国排斥华为"的历史故事:1793年,乾隆对英国国王说,"我们不需要英国制造",这是中国150年衰落的开始。"227年后,英国对中国说,‘我们不需要中国的5G技术’,我不知道未来150年英国会发生什么。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之一,现在似乎走在清朝的老路上,面对所谓的政治安全障碍,这让人们怀疑英国的未来发展。 作为几百年的世界大国,英国走上封闭保护之路,不是不懂开放的红利,而是在意识形态的迷思中找不到明确的方向,面对美国的安全牌,价值牌,民主牌等无所适从。特别是疫情爆发后,西方世界一些人主张反思过去三四十年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把自己的许多难题归咎于人,与其他国家或其他企业联系起来,甚至画上等号,其根本是基于"非自我中心的人的心必有异"的西方中心论和"国力必霸"的荒谬逻辑英国对中国的封闭政策也与其政治偏执密切相关。"香港国家安全法"颁布后,英国的反华政治势力有意识地"弹药",并开始采取疯狂的节奏,不断走出"人权、法治、国际承诺"、"英国对香港的管理责任"等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美国正在拉盟友联合反华、英国反华势力和美国的战略企图,以形成连成一体的效果。这种消极的风导致了联合王国和联合王国之间正常的经济和贸易合作领域的重大转变,对所谓的"政治立场"施加了单方面的限制。 无视华为在英国遵守法律、诚信经营20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网络盗窃问题的根源这一事实,英国选择从发展和世界脱轨中走错路。"但事实上,许多英国有识之士,甚至中国的强硬派,都很清楚,在疫情过后和英国退欧后,保持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是多么重要。目前,联合王国的国家目标是建设一个"全球不列颠",即全球经济和贸易自由中心,将本国发展与主要经济体紧密联系起来,并建立一个创新、科技和新发展模式的全球高地。然而,在5G等领域选择一个封闭的英国,可能会给它能否实现其战略愿景、重获"大不列颠"的自豪感留下一个巨大的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