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尾母女敞开心扉,徐敏才了解到,当初妈妈也是因为姥姥做主,就嫁给了刚认识三个月的爸爸。当徐敏小心翼翼地指出,她没有结婚是因为妈妈的干预,她和爸爸都很害怕她等等问题时,又因为表述不当,引起了妈妈的强烈不满,还用“给你买车买房,供你上学,最终落得一无是处”这样的话来亲情绑架她。一段推心置腹的交流最终又以妈妈摔门而出终止。 而盖琪最后“成功”结婚,与其说是“遇到合适的人”,不如说被母亲那句“还是得走常人走过的路”所框定,这条“路”上背负的东西很多,包括因为父亲病逝家里的债务问题,以及母亲的心理担忧和老年赡养问题。 ·盖琪婚后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三个女生最终对于婚姻的喜好和意志,都被无形的家庭“枷锁”所裹挟。 反抗 被嘲讽的邱华梅,被控制的徐敏,最终妥协的盖琪……三个颇具代表性的“剩女”状态让很多女生看到压抑,只因这其中了承载了太多人的影子。 “剩女”一词最早来源于2006年《时尚Cosmo》杂志的一期封面。一年后,这一词条就被收入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汉语新词之列,并定义为:高学历、高收入、27岁以上仍然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女性。 被“剩女”头衔绑架的女性不计其数。甚至耀眼如演员俞飞鸿,也会在镜头前被公然挑衅:“你觉得老一个人待着,精神正常吗?”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实现了经济独立,中国女性意识逐渐崛起,女性思潮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她们开始提出越来越多的反问:为什么男人三十多岁没结婚可以称为“钻石王老五”,女人却成了“剩女”?为什么一个人可以过得更好,偏要依附于男人获得幸福?为什么父母明明过得不幸福却要一味容忍被婚姻所困? 面对不怀善意的提问,俞飞鸿非常自然地反击:为什么从你们的聊天中感觉,结婚对于女性就是一种施舍? 尽管对于“剩女”的恐惧甚至说是羞辱依然还在,但根据统计数据来看,已经有81.2%的女性认为超过30岁结婚可以被接受,或者不论在什么年龄结婚都可以。 不论是提出的质疑,还是用心投票给出的数字,反抗“剩女”标签的队伍正在壮大。 选择远赴法国读书的邱华梅,选择挑战母亲权威的徐敏,选择步入婚姻享受生活的盖琪……无关输赢,她们最终敢于在镜头前展现真实的自己,这无疑已经是“抗争”精神的一种体现。 ·邱华梅出国读书后,从她最近更新的状态看,她已经找到另一半,且定居德国,还和老公开了公司。 贾斯丁·比伯近日被问道“以后想生几个孩子”,他的回答堪称范本:“这要看我老婆了,毕竟那是她的身体。” 的确,结不结婚,早结还是晚结,生不生孩子,都是一个人的自由。怎样生活,是一种选择,而不应该被一种所谓的“标准答案”所绑架。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问答—— 有人问:二十六岁,工作三年,却将留学三年,值得吗? 答:普通玩家选择标准配置,高级玩家选择自定义配置。 愿所有选择逆风飞翔的女人,也能享受到仰望和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