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3出行CTO谭天龙介绍,基于不断学习,T3出行平台还能主动预判危险情况,协助车内人员规避风险。未来,T3出行还将在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大放异彩”,根据规划,2021年-2025年,T3出行将稳步拓展衍生业务,构建出行生态,联合产业链伙伴,在智能充电、维修保养、UBI保险、融资租赁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自2025年开始,T3出行致力于成为智慧出行的引领者和智慧城市的推动者。 用合作对抗挑战 此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曾发表研究报告称,随着汽车产业的变革不断深化,到2030年传统车企在汽车产业的利润份额将从目前的85%跌至50%以下,若他们坚持不转型,则极有可能被现金流充裕的技术公司边缘化。 正是由于这种危机感,近年来传统车企不断在出行领域增注加码,早在2015年,时任戴姆勒集团CEO的蔡澈便喊出了“向互联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口号。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布局出行领域不仅是为了抢占未来市场,同时也是在汽车市场下行局面下扩充销量的有效手段。 不过尽管好处众多,但鉴于移动出行市场的新兴市场,目前缺少可供借鉴的成熟模式,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也面临着种种挑战,这其中首先便是“烧钱”。 目前,奋战在移动出行领域的企业大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以全球三大移动出行平台滴滴、Uber、Lyft为例,2018年,滴滴亏损额达到109亿元;Uber在最近3年内累计亏损早已超过100亿美元;而Lyft在2018年的净亏损额也达到了9.11亿美元。在目前的探索阶段下,出行平台的资本雄厚程度和抗压能力已经成为能否存活下去乃至日后脱颖而出的重要条件。 在这方面,T3出行可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刚刚公布的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中,东风汽车、中国一汽分别位列第82名、第87名,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营收额在中国汽车产业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再加上苏宁等民间资本的介入,T3出行由有足够底气撑过“烧钱摸索阶段”。 其次,在移动出行领域需要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精细的大数据管理,而这方面传统车企无疑相对落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就曾表示,传统车企在转型路上会受到思维模式的束缚,而且组建一支对出行有着深刻见解的,有着强大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也需要很长时间。 不过在本次合作中,T3出行不光是传统车企组织的一场“自嗨”,而是融合了苏宁、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顶尖互联网企业,不论是思维前瞻性亦或是互联网技术实力,这个组合都堪称豪华。此外,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此前就曾涉足出行领域,其经验可以帮助T3出行更快的“上道”。 编辑总结:得益于T3出行深厚而又多元化的背景,这家出行公司拥有强大软硬件技术实力,而通过其战略及目标,我们也能看到这家出行“新人”内心的野心。依靠商业模式和创新技术,这家企业已经正式向出行领域的三大痛点:便捷性、安全性以及价格宣战,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将在未来十年内见证这家企业能否像其宣传的一样,从容破局。 从传统车企的视角上看,转型移动出行领域是势在必行的战略。但受制于思维模式和技术人才队伍,传统车企的转型之路也充满挑战,想要一路“披荆斩棘”,传统车企唯有和互联网公司相互学习、相互借鉴,T3出行的正式落地便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