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重点推动的是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产业化。不过,辛国斌在介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的总体思路中提到,要兼容多种技术路线发展。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三纵”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不过,在过去十余年,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主流,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市场规模,都成长得最为迅速。数据显示,到2018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90万辆,其中75%为乘用车,乘用车当中纯电动占76.5%,插电式混动车占23.5%。 “电动出行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宝马集团研发董事傅乐希表示,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的时期,发展电动汽车需要提前布局,多触角发展,由市场对技术路线做出选择。 随着技术的突破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氢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受到更多关注,并受到肯定。“对于远程公交、城际物流、长途物流,燃料汽车具有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的特点,它是适应市场最佳需求的最佳选择。”万钢表示。 燃料产业应该协调发展,不能成为“跷跷板”,在加快燃料电池行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只有加快加氢站和燃料电池的发展力度,构建可持续的体系竞争优势。目前,我国有15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氢能优势的八个地区进行示范性商业化运行,加氢站15座,在建20多座。从规模上来看,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对于发展氢燃料汽车,目前业内有着多种不同的声音。 “从中长期来看,燃料电池或合成燃料将变得更加重要,它们尤其适合搭载于长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表示。 然而,迪斯也认为,目前,无论燃料电池还是合成燃料,都无法以合理的价格或工业规模获得。此外,还须为燃料电池额外建立一个全新的基础设施。只有氢气成为过剩的可再生能源,这项技术才将成为真正的替代品。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指出,由于多技术路线的匹配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针对不同技术路线规划具体产能,还要在发展传统的燃油车的同时,储备纯电动、混动、氢燃料等多种技术,难免应接不暇,成本和投入产出面临挑战。 “新能源肯定是大方向,未来允许多种路线发展,而不是纯电动一种。目前看来,纯电动可以得到发展,氢能源可以得到发展,还可以发展传统燃油车的节能,大家在各自的路线上发展,最后让市场和消费者做出选择。”许海东对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