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分析 | 四成新能源汽车项目暂休眠 江西千亿投资热潮退烧—来源:未知—编辑:网络 作为新一轮造车运动中最为激进的省份之一,江西的汽车大省梦想正在遭遇挑战。而这个样本的规模变化,也正是中国造车潮剧变的一个真实缩影。 “现在(新能源项目)大部分都停工了,快没法做了。”陈军(化名)有点无奈的说。陈军是江西省某汽车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在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点名批评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后,江西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眼下已大部分处于停摆状态。仅两年时间,当年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大省江西,如今呈现出了另外一种面貌。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江西省在2015-2017年6月之间引进的18项新能源汽车投资计划中,有7项在宣布签约后并没有任何开工信息,而在已开工的11个项目中,半数以上没有按期完工。在江西省发改委此前的项目环评批复中曾强调,如果该项目在批复后两年没有开工,应当提出延期申请,不过记者并没有在发改委公开资料上发现此类申请。 据记者统计,在2015年-2017年签约的18个新能源汽车项目中,有8个截至目前没有在此前的意向投资方旗下找到成立的相关公司。注册了公司的10个项目中,有2个在落户地成立了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公司,但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对外的动作。此外,还有2个项目在落户地成立了仅成立了销售公司,并未成立经营范围包含新能源汽车制造、研发的主体公司。 作为新一轮造车运动中最为激进的省份之一,江西的汽车大省梦想正在遭遇挑战。而这个样本的规模变化,也正是中国造车潮剧变的一个真实缩影。 1 进击的江西造车军团 据记者此前根据企业公开信息和各省及各主要城市发改委项目审批公告所做的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投资规模达800亿元,产能布局为160万辆。如果加上2017年下半年的投资,江西省新能源投资规模达1260亿元,产能达到215万辆。这超出了外界的想象,在配套更为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武汉、重庆等地,新造车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远比不上这个中部省份。 到2017年底,江西省已经有国机智骏、山东凯马、昶洧新能源汽车、爱驰亿维等超过10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实际产能超过10万辆,计划产能超过200万辆,此外还新增加有诸如汉腾汽车在内的汽车集团。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赣州、上饶、南昌及九江市。根据江西省的规划,这几个市在新能源汽车上各有侧重,将形成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显然,江西想在汽车产业上下一盘大棋。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汽车产业是极为“烧钱”的产业,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直言,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但过去两年的现实证明,200亿似乎并不够。“一方面,随着人民币政策收紧,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近20个项目的同时展开,对江西省政府的资金是极大的考验”,上述不便透露姓名的汽车业投资人士表示。 在江西引进的诸多的汽车项目,都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的资金,比如爱驰汽车和上饶市“绑定”,绿驰和九江市“绑定”等。近日,江西省产业引导基金宣布向爱驰亿维注入了10亿元人民币。 2 进退维谷的新造车企业 “现在发改委不批(资质)了,产能已经太饱和了,再增加下去都会死得很快。”一位江西省车企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数据显示,2017年江西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5.1万辆和4.2万辆,同比增长1.8倍和1.3倍,销量在全国占比达5.4%,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60亿元。 虽然增长迅速,但5万辆的产量在超过200万辆的计划产能面前,还是有些太过悬殊。 “如果你能在境外卖3万辆或者30亿元,我们直接给你批复。特斯拉在上海能做,因为人家在海外已经很成功”。自媒体车壹条在此前报道中援引江西省发改委官员的话表示。今年2月的一次会议上,该官员如此转述了国家发改委官员的话,并点名批评江西各地方发改委和几家急于上马新产能的新造车企业。 事实上,江西省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过热只是此前全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缩影。据经济观察报此前的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项目落地,涉及投资金额为10262亿元人民币,已公开的产能规划达到2124万辆。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年产销达到200万辆。这意味着,如果加上2014年的600多亿元投资和60万辆产能规划,两年前中国就已经拥有超过目标10倍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 过热的投资之后,淘汰已经在正式开始。一方面,国家政策开始引导产业发展,2018年年底出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将汽车行业的项目审批权下放至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同时,《规定》要求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的所在省份上两个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同产品类别行业平均水平;现有新建独立同产品类别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年产量达到建设规模。 作者:周菊 监制:志军 文字:王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