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行情

旗下栏目: 新车 导购 行情 养护

智能网联汽车争取区域性突破 产业融合已成趋势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28
摘要:智能网联汽车争取区域性突破 产业融合已成趋势

  即将到来的20年代有哪些可以预见的趋势?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普及绝对不容忽视。由于同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环境密不可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日前,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的浙江省举办了“2019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由相关政府部门、协会和机构积极推动,来自吉利控股集团、腾讯自动驾驶、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等各行业的领先代表出席论坛。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涉及到人、车、路、网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极大程度依赖产业之间的融合,本次论坛上,来自各行业的专家从现状出发,共谋跨界融合,共建产业生态,展望智慧出行未来。

  吉利:推动L3量产,助力L4落地

  作为智能出行的终端环节,汽车如何向自动驾驶进化被寄予厚望,当天代表汽车行业出席论坛的是吉利汽车研究院的智能驾驶技术高级专家陈文琳。不论在自主品牌中还是在合资品牌中,吉利新量产车中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配置率和市占率都是业内第一的,迄今已完成了45万套自动驾驶技术系统的交付。2020年被吉利视作至关重要的一年,一方面要推动L3级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另一方面将在杭州亚运区域内助力L4级无人驾驶的量产落地。

  针对未来更深层次的自动驾驶研究,陈文琳指出:单车智能无人驾驶开发中目前仍存在很大的挑战。目前L5还非常遥远,自动驾驶的ODD(OperationalDesignDomain,设计的适用范围)必将长期存在,这为智慧公路的发展提供空间,因为智慧路就是一种ODD,而这又是中国固有的发展体制所擅长的。

  腾讯:从用户需求出发,分场景、分需求逐步实现

  在这一场产业融合中,互联网企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技术方面拥有绝对领先的积累,也带入了互联网企业的产品视角。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代表,腾讯自动驾驶业务总监王晰表示,自动驾驶的量产应用应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分场景、分需求逐步实现。

  根据可靠数据,目前用户出行面临着两大主要痛点,分别是上下班通勤拥堵、长途旅行驾驶疲劳,两种场景覆盖了80%人群的80%出行场景。腾讯自动驾驶正在推进HWP(HighwayPilot高速巡航)与TJP(TrafficJamPilot拥堵巡航)结合的解决方案,在国内120km/h的限速前提下,进行纵向和侧向跟车,包括上下匝道等功能,在缓解驾驶疲劳和焦躁的同时,保障安全驾驶。

  与此同时,面对车企、Tier1、交通管理等行业各方的需求,腾讯已经搭建起高精度地图平台、数据云平台以及模拟仿真平台三大基础支撑的自动驾驶研发体系。

  其中,腾讯研发的TADSim自动驾驶模拟仿真平台,基于在游戏方面的大量积累,融合云平台、高清地图、三维重建等技术,以及部分交通流的技术,模拟现实中道路交通的复杂状况,不仅可以满足不断迭代的测试需求,还可以提高自动驾驶研发效率。而数据云平台可以助力车企及自动驾驶开发、测试及运营部门,进行软硬件开环系统的测试验证,同时还可实现典型交通场景的闭环验证,及传感器模型以及其它环境模型验证。此外,腾讯自动驾驶云平台还可以提供自动驾驶车队管理调度、运行监控、轨迹跟踪、在线反馈,以及高精度地图、算法模型、软件OTA升级等一整套服务。

  联通:发展5G,为智慧交通助力

  今年被视作5G网络商用元年,介于5G具有的低延时、高可靠性、高带宽等优势,网络的升级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而浙江之所以能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走在国内前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先功不可没。据悉,浙江计划到明年建成5G基站3万个,11个设区市的城区都要实现5G信号的全覆盖。到2022年,建成5G基站8万个,县级以上城市及重点乡镇都可以实现5G信号全覆盖。

  论坛当日,中国联通(杭州)5G创新中心主任樊伟表示,智慧交通是5G时代最典型的行业应用之一,5G网络的高性能和灵活部署,能够为构建车-路-云协同的智慧交通体系提供强大的助力。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一种新的技术,更是一种新的出行方式。目前,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产业融合已呈现出深度合作的趋势,产业之间互助互利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以腾讯为例,不久前其刚与宝马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助力宝马建立高性能数据开发平台,加速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研发;同时,它还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支专注5G技术和应用的研究团队,与多家运营商展开联合创新研究。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诸如此类的产业上下游融合互通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车企凭借量产优势持续将最新的技术落地,互联网企业用技术创新不断为汽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如运营商等力量则在基础建设上营造符合产品商用的大环境。相信在这样健康的生态之下,在下一个十年间,智能网联汽车将逐步走进大众生活中。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