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福建,靠拥有核心技术而成就的“单项冠军”,已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环保、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些企业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如厦门宏发电声在电力磁保持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等控制继电器等门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位,其电力磁保持继电器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达50%以上;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的瘦客户机连续15年蝉联中国市场第一,稳居亚太第一、全球前三;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多款新型砖机在全球市场名列前茅…… 政策给力,培育“小巨人” 当前,我省正把培育“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战略而大力实施。 去年,我省公布了首批3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91项“冠军产品”(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五位且省内前三位),今年又公布了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根据我省出台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管理实施细则,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福建企业,将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或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福建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而我省出台的《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行动计划(2016—2020年)》也明确提出,将对一批专精特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在技改、融资、研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长期以来,福建规模大、体量大的“巨人”企业相对偏少,但不乏一批深耕细分市场的“小巨人”企业。他们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较强、产品具有独特性、掌握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链分工中发光发热,但不少也面临知名度有限、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如何挖掘这些企业的潜力,为它们最终成为真正的“行业巨人”,乃至“独角兽”保驾护航?“当前,我省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作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一战略下,我省正积极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突破核心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 以设立两年多的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基金为例,截至2018年12月底,基金已累计投放80.35亿元,带动福建全省制造业投资超过660亿元,其中不少便是投向了在细分领域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 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大陆科技集团正是技改基金的受益者之一。新大陆集团总裁办主任刘娟介绍,公司2017年申请了6000万元的技改基金融资,利息成本仅需3%左右,为集团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带来了直接帮助。“技改基金的低成本、长周期特点有效克服了商业贷款的流动性短板,真正让企业可以安心下来做实业。”如今,新大陆已经成为亚太第一、全球第二大POS机具供应商,并正在向电子支付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转型。 “技改基金对企业投资利率低至3%,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2.4亿元。”作为基金托管方、兴业银行企金管理部总经理王凌云认为,省级技改基金不仅带来低成本资金,更可增强企业开展创新性、长周期技术投资的信心。 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福建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实施办法》提出,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等8类研发费用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同时,实施已两年的企业研发投入分段补助政策,针对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基础补助和增长额补助,更是让不少“小巨人”企业受益。截至目前,1243家企业获得补助,涉及企业研发投入163.89亿元。此外,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奖励专项资金,还专门针对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实际减免的所得税额进行奖励。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各类“真金白银”的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打造“单项冠军”培育梯队,未来数年,福建将从这一战略中迎来收获期,或将诞生出更多的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