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飙戏台 造星场 会客厅 河南巩义有个“魔力”文化广场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7
摘要:巩义市民文化广场活动现场 每当夜幕降临,河南巩义市民文化广场上好不热闹:上万名市民不约而同来这里唱歌、跳舞、唱戏、诵诗词、品河洛大鼓,几个文化角组织得一个比一个卖劲,拉拢着各自的“粉丝团”。这处看似简单的市民文化广场,俨然成为巩义市民的文

  

飙戏台 造星场 会客厅 河南巩义有个“魔力”文化广场

  巩义市民文化广场活动现场

  每当夜幕降临,河南巩义市民文化广场上好不热闹:上万名市民不约而同来这里唱歌、跳舞、唱戏、诵诗词、品河洛大鼓,几个文化角组织得一个比一个卖劲,拉拢着各自的“粉丝团”。这处看似简单的市民文化广场,俨然成为巩义市民的文化擂台、“星工场”和会客厅。

  “擂台广场”

  两年前,河洛大鼓第四代传人尚继业进驻巩义市民文化广场。之后,金菊艺术团的陈三伟、周菊夫妇,豫星戏曲文化艺术团团长张麦闹,诗歌爱好者王德普,音乐老师李朝晖以及舞蹈老师何景梅等相继入驻,逐渐为文化广场带来了活力与人气。

  巩义市文旅部门因势利导,专门给参加活动的市民划出各自“地盘”,设置了“诗乡月明”“盛世欢歌”“梨园香韵”“河洛书场”“舞动巩义”“喷泉舞会”六大板块,活动形式包括诗词、声乐、舞蹈、戏曲、曲艺5个方面,充分呼应老百姓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唱的、听的、看的都有,让老百姓各取所需。

  巩义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家乡。在巩义市民文化广场“梨园香韵”戏曲广场入口处,矗立着常香玉的雕像,金菊艺术团和豫星戏曲文化艺术团是这里常驻演出团体之一。从两年前的每天只有三五十个观众,到如今观众里三层外三层、资深戏迷参与,一些票友甚至已经不满足于听戏曲选段,说是“听折子戏、听大戏才过瘾”。

  文化广场已经成了各演出团暗自较劲的一个舞台,张麦闹告诉记者,大家相互“飙戏”好不热闹,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受益的是票友,他们的欣赏水平如今已相当高。

  被誉为巩义版《星光大道》的“河洛大舞台”是市民文化广场的又一道风景。“河洛大舞台”试行市、镇、村三级联动,在市区设主会场,各镇设分会场,从村到镇再到市层层推选优秀节目,有效激发了基层文化力量的释放。如今,“河洛大舞台”每周在巩义市民文化广场有两场演出,所有节目均是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

  “造星广场”

  巩义市民文化广场也是一座“造星”的梦工厂,许多普通市民在这里实现了“华丽转身”,经历了由观众到参与者,再到文化志愿者,甚至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百姓明星。

  10岁的杨皓翔便是其中一位。2017年7月的一天,杨皓翔随父母在市民文化广场散步时,被“诗乡月明”诗歌角的活动吸引,后来他加入成为诗歌角的一员,并风雨无阻地参与活动。如今他的诗词储备量已达1000余首,并成为巩义市两届杜甫故里诗词大赛的冠军。今年,杨皓翔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与此同时,他和他的小伙伴成了诗词文化的推广大使和义务宣传员,参与巩义的进乡村走基层活动,宣传诗词文化。

  “来,大家先跟我一起调整呼吸,凳子坐到1/3处,上身保持挺拔,跟我一起……”在“盛世欢歌”的舞台上,音乐专业科班出身的韩娇艳在调整完大家的呼吸和坐姿后,开始逐字逐句地教大家唱《黄河大合唱》。韩娇艳曾是一名教师,现在在巩义市文化馆工作,专门负责“盛世欢歌”的音乐教学。“现在‘盛世欢歌’已经有4个微信群,群内有2000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坚持在这儿培训的人,过不了多久就可以独当一面,进合唱团没问题,有些人甚至可以做主唱。”韩娇艳说。

  广场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不少‘草根’在这里圆了文艺梦,成名后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文艺比赛,一些人还加入文化志愿者行列,带动更多人参与,实现了‘种文化’的效果。”巩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逯熙鹏介绍。

  “客厅广场”

  6月18日晚,在巩义市民文化广场“诗乡月明”诗歌角,小朋友们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杜甫的诗歌,这一幕深深地吸引了一批俄罗斯游客驻足观看,他们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为小朋友们点赞。在“舞动巩义”舞蹈角,动感欢快的音乐、活力四射的舞姿,吸引了众人加入,一起感受舞蹈的魅力。

  “有因为来广场参与文化活动改善抑郁病情的,有通过广场文化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走向更大的舞台的。”当地文化干部说,广场活动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增加,“没想到,小小的文化广场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和魅力。”

  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时明德认为,巩义市文化部门依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和文化广场的区位优势,把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结合起来,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与城市特色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打造了独具特色与个性魅力的城市广场文化活动。这是在政府主导下多方合作共建的成功尝试,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为县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记者 陈关超 张莹莹)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