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阳光助学——撒播希望”驾驶人爱心助学金发放暨三明市希望公益服务中心授牌仪式。 在福建三明,有一座特殊的“桥”,一头连着文明驾驶,一头连着爱心助学。文明与爱心的相连,碰撞出文明城里一段独树一帜的佳话。 这座“桥”就是三明市驾驶人爱心助学公益活动。通过在三明驾驶人考试训练中心设立募捐点,号召全市驾驶人向因交通事故导致贫困家庭的困难学生爱心捐款,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2012年,三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驾驶人爱心助学项目。截至目前,这一项目已募集爱心捐款215万余元,为1200余名困难学生提供爱心资助,更为183.6万人次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而特殊的安全驾驶课,让文明驾驶、安全驾驶在驾驶人员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文明桥 安全意识达心底 4月的一天,三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驾管大队民警郑建华正在梅列区乾龙社区门口候车,一位骑着摩托车的妇女从他面前经过后,在不远处停下,特地折了回来。 “您是郑老师吧?”对方问。由于此前长期在驾管大队负责考前安全讲课,所以人们都习惯性地管郑建华叫“郑老师”。听着这熟悉的称呼,郑建华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可是,眼前这位女同志,自己并不认识啊。 “我在驾考中心听过您的课,一直想跟您说声谢谢。”这位女同志说起了原委。原来,她是一名公交车司机,前几年由于自身文明驾驶意识不强,驾照分被扣了好几次。在重新学习道路交通安全课时,郑建华的讲课让她印象深刻。案例中那些因为交通事故失去完整家庭、失去上学机会、身上留下难以愈合伤口的孩子们,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内心,令她联想起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说,那节课上完,自己是含着眼泪往捐款箱里投的钱。 “跟微薄的捐款比起来,自己作为一名公交车司机,把稳方向盘,保障乘客安全,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打那之后,这名女司机在行车过程中,深深地把文明驾驶、安全驾驶刻在了心底。她说,这些年来,自己的驾照再也没有被扣过分。 听到这样的话,郑建华的内心暖融融的。回想起开展驾驶人爱心助学活动的初衷,不正是为了让法制安全教育融入驾驶人的心中吗? 2011年,驾管大队在进行业务梳理时,针对提升驾驶员法制安全教育实效寻找新的思路。当时,在不少驾驶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心目中,参加驾驶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掌握驾驶技能,关于驾驶的文明安全意识相对淡薄。 能否将平时开展的驾驶员法制安全教育与资助因交通事故造成困难的学生相结合?通过调研,郑建华在队里的指导下,提出了这样一条新的思路。 好的思路,一拍即合。这样做既能教育驾驶员遵章守法,从源头上把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又能帮助孩子完成学业,让这些遭受不幸的孩子感受到关爱与温暖。 这样的公益尝试,在全国范围内从未有过。作为驾考主管机关主持开展这样的募捐是否会遭人非议,这样的顾虑大家也想到了。但是,面对应该“独善其身”还是“多管闲事”的选择题,交警支队选择了后者。 好事一定要办好。从一开始组织爱心捐款活动时,队里就明确了资金的监管办法:保证捐款箱24小时处于可监控范围内,固定开箱时间,每次开箱必须有两名以上民警、银行工作人员、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在场,同时,邀请部分群众一起开箱清点,经过大家签字确认后,方能存入指定账户。 “把公益和爱心注入到驾驶安全教育中,不仅让原本枯燥的教育变得生动可感,也让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刻。”三明市明畅驾校负责人邱勇灿说。这样与爱心相连的文明驾驶安全课一上就是8年,风风雨雨从未间断。根据公安部门数据显示,活动开展之后3年内,三明市拿证新晋学员因负同等以上责任死亡率与活动开展前相比明显下降。 爱心桥 扶困助学暖心窝 第一次提着捐款箱走上课堂,郑建华的内心还有些打鼓。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学员们的反响异常热烈,周五开箱一清点,当周就收到了爱心捐款8000多元。“这是文明的力量,三明作为文明城市,爱的种子只要有一点雨露浇灌,就很容易破土。”郑建华感慨道。 6月7日,三明九中高三学生林克(化名)踏进高考考场,为自己的理想而战。他说,自己的志愿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小时候的一场车祸,差点改变林克的人生轨迹。经过一年多的救治,他虽然保住了命,但是整条右腿都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每到天气变化时,就会倍感痛楚。与身体的病痛相比,让林克和家人更为煎熬的,是这场交通事故给生活带来的窘迫。 这边为了治病欠下的钱还没还上,没过多久,林克的外婆又病倒了。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孩子的学业都难以为继。当驾驶人爱心助学款送到林克家里时,林克的母亲忍不住眼里噙着泪水,带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感谢”。 来自沙县的园园(化名)今年12岁,父母在一次驾驶摩托车外出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父亲当场身亡,母亲脑部受伤。出院后的母亲精神状态一直未能恢复正常,后来竟不顾年幼的孩子离家出走了。此后,园园便与80多岁、有些痴呆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2000元的驾驶人爱心捐款,解了园园上学费用的燃眉之急。 帮扶助学就要帮到实处,交警支队还坚持对受助对象进行走访,一旦发现受助对象有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就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不久前的走访中,大家发现园园因为没有心智健全的大人照顾,家里的卫生条件堪忧,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于是,他们便提议联系学校让其寄宿,并安排女教师照顾她的生活。 点滴关爱,温暖着受助对象的内心。而每一次对受助对象的走访,也坚定着大家将这项爱心公益事业坚持下去的决心。 连心桥 服务为民记心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向善之举,更是凝聚向心力、提振精气神的“法宝”。这座文明桥、爱心桥,更连起了驾管大队所有人为民服务的初心。 6月5日一大早,余世安一上班就来到了科目三的考场。提着捐款箱,他走上了讲台。今年初,郑建华因工作需要,抽调到市区工作。临走前,队里特地安排余世安等一批年轻人,向老郑“取经”——爱心公益助学的接力棒必须往下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