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福建泉州某中学文科重点班的应届毕业生近日联手打出“暑期精品课程”招生广告,在社会上引发争议。 “想利用暑假挣点生活费,前几届学长也办过” 北京《中国青年报》3日报道,这份在网上流传的招生广告称,“师资优质有保障。”“高考成绩优异,数名同学考取清北人复等优秀高等学府(预录取),更有泉州市文科总分第一名加盟。”“学习方法系统成熟,向即将步入高中或是已进入高中学习却不得要领的同学们分享宝贵学习经验。” 在“师资简介”一栏列举的13人中,靠前的4人分别是今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的第2名、第3名、第4名和第8名,高考总分从668分到660分不等,均被北京大学预录取。最后一个是福建省排名203名,高考总分629分。这13个高考高分学生都是同班同学,其中12个是女生。 据介绍,他们的课程项目分为“初升高衔接班”和“高中课程个性化订制辅导”两种方式。前者收费标准是每人每节课140元,租用当地一家民办教育机构的场所上课;后者视不同情况按每两小时150~250元不等收费,可预约上门一对一辅导。 2019年6月9日下午,家长用鲜花迎接走出高考考场的考生。当日,随着江苏等地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结束,2019中国高考落下帷幕。图片来源:中新社 此举在当地学生家长中引起不同反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能近距离接触这些学霸,机会难得,有的家长指出学生自行组织培训无资质、不合法,还有的家长觉得这些高分学生急于变现,太急功近利。 有记者打通了招生广告上的电话,接电话的王姓女生表示,因为学弟学妹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才想到去分享经验。至于收费的原因,是“想利用暑假挣点生活费,也算自食其力吧”。 问及是否考虑过办班的资质问题,这位女生说,确实有家长提出过质疑,“但我们上网查了,没有发现哪条法律规定学生不能办培训班,而且前几届学长办过类似的培训班,还挣到了钱”。 福建嘉禾嘉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舟雄表示,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不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开办教育培训机构,首先都必须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取得办学资格后方可向社会招生。无证办学不仅会被勒令整改关闭,还会对开办者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严重的还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中毕业生利用暑期打工挣钱值得鼓励,但一定要合法。他建议,这些学生可以和有资质的教育机构合作办班,这样可以规避法律风险。 警惕培训机构炒作高考状元为自己站台 不过,此前培训机构炒作高考状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北京未来网2017年9月曾刊发《热炒高考状元 学而思、猿辅导等教育机构借势营销被指违法》、《教育部三令五申禁炒状元 猿辅导营销却多次"顶风作案"》等多篇报道指出多家教育机构拿“高考状元”大做文章,借高考状元为自己站台、引流事件。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推出高考状元访谈栏目,猿辅导策划系列状元直播课,网易有道精品课月薪1万邀状元做实习生,学霸君、高思教育等多家教育机构在其官方网页利用高考状元推荐自己品牌…… 2015年7月9日,湖北襄阳。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与“榜眼”穿宋朝状元服、骑高头大骏马巡游古隆中一展“威风”,引游客围观。图片来源:中新社 对此,上海澎湃新闻刊发文章称,炒作高考状元的现象早已有之。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有识的教育界人士反复提醒,但是这股风气一直刹不住。现在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民间教育培训机构的做大,又出现直播课这样的新花样。炒作高考状元,有悖教育公平的理念。当高考状元沦为商业化教育机构的广告招牌,就更加变味了。不管教育机构使用什么名目,它们付给状元的钱本质就是代言费,目的就是向受众学生传达一个信息:高考状元的选择,你值得拥有。正如人们时常好奇某某明星是否吃他代言的方便面,我们也要问高考状元真的是这些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别说某些状元不是相关机构的学员,即便是,又怎能断定这些机构的作用超过了学校和老师?高考状元不应该成为培训机构通过刺激教育焦虑情绪来渔利的工具。 文章称,众所周知,市场上的民办培训机构让许多家长和孩子疲于奔命。有些家长确实是为了让孩子学到东西,但也有不少家长是从众心理作祟,不报班便内心不安。在当下教育神经如此敏感脆弱的时刻,再加上高考状元这味“料”,岂不是要压垮这些家长?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敏感、焦虑无助于改善现状,全社会理应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安静读书,让家长们不必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像炒作高考状元之类的事,都是背道而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