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20
摘要: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很多外国专家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高度肯定。

(图文互动)(1)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

  这是4月9日拍摄的万寿岩遗址外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新华社福州5月19日电 题: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

  新华社记者顾钱江、许雪毅、邓倩倩

  18.5万年前,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约4万年前,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在这里完成。

(图文互动)(2)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

  福建省博物馆文博研究人员陈子文在万寿岩遗址接受媒体采访(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这些“远古的秘密”曾长久封存于福建三明一座寿桃形孤峰——万寿岩中,20多年前却差一点灰飞烟灭。

  幸运的是,三明万寿岩遇到了负责任的文物工作者、有担当的领导干部,更引起了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于是,这个宝贵的人类家园被从炸药包和挖掘机的威胁中抢救下来,从而有了今日的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走近万寿岩,聆听18.5万年前传来的远古回声,探寻20年来其保护发展历程,人们收获的不仅是古洞传奇,更有如何沟通历史与未来、协调经济发展与文脉接续的深刻启迪。

(图文互动)(3)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

  这是万寿岩遗址灵峰洞内部(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炸药包下“挖宝”

  从三明市区驱车约30公里,就到了岩前镇岩前村。空旷的平地之上,万寿岩昂然挺立,船帆洞、灵峰洞、龙井洞等洞穴藏身其中。

  1999年,福建省博物馆文博研究人员陈子文来到万寿岩时,带着一项关键任务:他和当地考古人员必须在一个月内给出结论——万寿岩是否值得保存下来?

  当时,争论已到白热化阶段。万寿岩蕴藏丰富石灰石资源,福建省属重点企业三明钢铁厂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山体上采矿。见矿山开采严重影响万寿岩景观,1998年起,当地村民不断向有关部门呼吁保护万寿岩山体及洞穴古迹。

(图文互动)(4)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

  媒体记者在万寿岩遗址船帆洞外采访(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一方是投巨资买断开采权的企业,一方是坚称“山里有宝”的村民。“矛盾最尖锐时,村里老人干脆坐在埋了炸药的开采点上。”时任岩前村党支部书记王源河说。

  “政府必须尽快把问题搞清楚:万寿岩是不是文物?是文物就要保护,不是文物就应该尊重企业的开采权。”时任三明市副市长严凤英回忆。

  在周围山体持续的爆破开采声中,陈子文他们开始了紧张的“限期破案”工作。

  终于,考古人员在万寿岩发现了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船帆洞挖掘出距今约4万年、面积达120平方米的人工石铺地面。古人类可能是为应对洞中潮湿环境的这个发明创造,堪称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

  “这样的人工石铺地面,非洲发现过一处,我们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二处,是国内首次发现。”时任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说。

  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福建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万寿岩因此被称为“闽人之源”。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品,也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证据。

(图文互动)(5)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

  这是万寿岩遗址船帆洞内人工石铺地面(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关键时刻一锤定音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就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在批示中强调,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因为这一批示,三明钢铁厂立即停止了在万寿岩的采矿爆破,福建省文化部门展开了对遗址区域进一步的发掘、考证和保护工作。2001年,万寿岩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文互动)(6)聆听18万年前的远古回声——福建万寿岩遗址保护纪实

  游人在万寿岩遗址船帆洞内游览(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如今,每次看到万寿岩伟岸的身躯屹立在天地之间,郑国珍和陈子文禁不住感慨万千。“经济建设与遗址保护的矛盾尖锐,在这关键时刻,批示一锤定音,对万寿岩遗址的保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陈子文说。

  事实一再证明,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