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8日电 近日,成都村政学院(都江堰市委党校)第七届村政论坛圆满落幕,这次论坛还邀请了2018年“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的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员“回家”汇报和分享他们一年多以来的成长故事,成都村政学院的老师们无时不刻地牵挂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和点滴变化。 “我安全到家了,谢谢老师!明年再见!”11月17日凌晨三点,成都村政学院“我们在一公里”项目联络人林天若的手机收到了最后一名学员余海燕“回家”报平安的短信。放下手机,在这个周日的凌晨,林老师终于可以踏实补上一觉了。 余海燕是成都村政学院2018年“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的一名女学员,来自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鹤塘镇程际村,她之前是该村的支部委员,也是古田县劳动模范,参加第二届中国(福建)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还曾获得过实战组一等奖。经过层层推荐,她去年6月来到成都村政学院,参加了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主办在都江堰市开设的专题培训班。回到福建家乡的余海燕,在2019年分别获得了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标兵和宋庆玲基金会全国乡村致富带头人等殊荣,在村政学院老师们看来,她现在已经是一个“光环”学员。 成都村政学院连续两年的村政论坛,都邀请了余海燕“回家”分享她的励志创业故事。此次“回家”余海燕感慨万千,她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对我来说——成都村政学院,是一所我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学校。” 从余海燕在村政论坛上分享的创业故事中,得知她从小生活在古田县一个偏僻山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初二时因父亲胆结石旧病复发,17岁余海燕就不得不辍学在家种田种菜、采茶制茶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开启了她的创业生涯。农村的艰辛磨砺着她的青春岁月,和其他同龄人相比,余海燕有着不同寻常的成熟和干练。 经过近十余年茶叶种植和销售的摸索,余海燕终于在茶叶销售建立了稳定的渠道。2012年8月,她创办了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并成功创立了手工茶品牌,热爱学习和钻研的余海燕于2018年承担“茶-食用菌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科研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余海燕用20年的坚持和创新,完成了从一名乡村女孩到全国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蜕变。 致富的余海燕没有忘记在困难时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她经常无私地帮扶自己的乡亲,默默地参与公益,用行动反哺社会。她用朴实而真诚的话表达了她的感恩之心:“我的成长遇到过不少的恩人,成都村政学院的老师们就是我的恩人!是这里的老师们让我感受到了更多党的关怀和力量,也让我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 余海燕表示,借助成都村政学院“我们在一公里”五年跟踪计划,我要更加坚定的投身到农业发展,让我们的村子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焕发出更多的活力和光彩。余海燕这次成都村政学院的“回家”之行,还带来了两名志同道合的返乡创业伙伴,他俩是福建泉州南安市的两名返乡创业者叶奕坚和陈坤坤,带着各自的问题他们组团来到了村政论坛,现场请专家学者答疑解惑,实地到都江堰市的基层社区感受基层治理和农业产业发展成果。 在培训授课过程中,成都村政学院安排了都江堰本地优秀社区书记与学员结对,蒋朝辉、李天平、龙波等优秀社区书记们就像学员们的“娘家人”一样热情的迎接学员们的到来。幸福街道彩虹社区是都江堰和成都的明星社区,党总支书记欧显龙把学员们邀请到的“七彩幸福·彩虹驿家”体验了基层群众的幸福生活,还商议把这里做成全国学员家乡优质农产品的专门展示窗口。崇义镇笆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周代清和党员志愿者王利夫妇还盛情邀请“回家”学员到自己家中,一边交流致富和创业心得,一边用最地道的川西风味的农家宴款待这些远方的“亲戚”。 成都村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都江堰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董红桥成了学员们口中的“娘家大姐”,她就像一个“大家长”一样关心着大家生活,也时刻叮嘱着大家事业。她总会对着学员们说:“我希望‘我们在一公里’五年跟踪计划结束后,我们不光亲如一家,更要看到你们和你们村子的巨大变化。成都村政学院永远是你们的家,随时欢迎回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