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莆田技改:政企聯動謀突破 在華峰工貿有限公司織造車間,工人利用大型雙針床經編機進行紡織。 今年1至10月,莆田市技改投資額同比增長29.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在此推動下,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3%。 莆田市市長李建輝提出,要抓項目技改,落實優惠政策措施,支持企業研發新技術,不斷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以“高素質”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 企業 轉型路上勇者勝 “前幾年,古典紅木家具高端市場突然蕭條,整個行業陷入困境,許多企業面臨發展瓶頸。”近日,在涵江區梧塘鎮華名華居工業園,福建華名華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愛香說,“在生死抉擇關頭,公司於去年1月推出‘華記憶’新古典系列產品,廣受消費者青睞。” 為配合新古典系列產品,華名華居在技改上下足了功夫,每年投入數百萬元,購置新設備,以臥式帶鋸取代水鋸,使原材料切割速度提高3倍,同時杜絕了水資源浪費和水污染。此外,以高度自動化榫卯機和精雕機代替人工操作,提升工藝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與福建農林大學在產學研方面深度合作,華名華居每年研發上百件“華記憶”新產品,年均淘汰率在20%至30%之間。 “一套六件的‘華記憶’沙發,平均售價4萬元左右,相較於動輒二三十萬元的高端古典家具,真是天差地別。”林愛香說,“這是一個新市場,誰能搶佔先機,大膽投入技改,就勝出了一半。目前,這個系列產品在全國有16個加盟商,還准備發展線上渠道。” 古典家具是莆田工藝美術產業的一個分支。莆田三大支柱產業鞋服、工藝美術和食品加工都屬傳統實體經濟。眼下,各個領域的企業都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試圖通過技改,提質量、增效益,探索一條符合自身的突圍之路。 去年,鞋服成為莆田首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產業,但是長期以來,莆田制鞋產業以大批量代工生產為主,產業鏈集中在產品附加值較低的生產制造環節,在商業價值更高的研發設計、品牌運營和渠道運營等環節處於劣勢。 今年,雙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中電(福建)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合作,打造從研發設計到生產銷售全產業鏈數字化工廠,採用新工藝和新技術,使單件產品生產周期不超過2小時,混色、混款同時在線生產。眼下,公司個性化定制鞋的生產能力可達1500雙/天,按需生產,即時發貨,實現成品鞋零庫存。 數據顯示,今年莆田有6家企業在技改設備投資上超過千萬元,其中仙游縣和涵江區各2家,荔城區和秀嶼區各1家。這其中,福建中糧制罐有限公司新增第二條兩片罐生產線項目,總投資達7000多萬元。 政府 精細服務快准優 “技改,少不了政府的角色。”莆田市工信局投資科科長鄧建庭說,市工信局建立工作服務機制,對重點技改項目進行分級管理,跟蹤推進,加快建設進度。 為了精准、精細服務企業,莆田市工信局針對不同服務對象,設立不同的線上工作群,及時發布並解讀有關政策,分析技改投資階段性情況。 在線下,從市到縣(區),各級領導分組挂鉤若干企業,定期開展走訪活動,宣傳相關優惠政策,及時搜集企業發展問題,並協調解決。 今年9月,莆田出台穩鞋企促升級新十條措施,建立滾動認定“白名單”制度,加大對技改中智能制造的扶持力度。“白名單”企業可疊加享受省、市、縣(區)各項惠企政策,同時,所繳納給市、縣(區)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可獲得全額獎勵。 姚梅蓉是荔城區工信局副局長,挂鉤服務10家“白名單”生產型鞋企。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她發現“新十條”中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獎勵措施沒有細化,導致自有廠房的“白名單”企業可以享受到政策福利,而租賃廠房的“白名單”企業卻享受不到。 “及時向上級反饋問題,使政策得以細化、補充、完善。目前全區有10多家自有廠房的‘白名單’企業在申報獎勵,其他租賃廠房的‘白名單’企業可在明年申報。”姚梅蓉說。 在優化政策、做好服務的同時,莆田還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促進技改項目早開工、早投產。不久前,莆田市公示了12家技改獎勵工業企業名單,獎勵總額近4000萬元,主要針對完工投產的技改項目。 為解決技改資金問題,莆田市工信部門還積極協助企業對接技改基金,降低融資成本。 永榮科技己內酰胺項目位於莆田石門澳工業園,已獲得5億元省技改基金。據了解,省技改基金以市場化的方式,投資於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 今年初以來,莆田的佳通輪胎、華源紡織城、益明紡織等116個技改重點項目投資57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其中,68個省重點技改項目投資5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6%。 (責編:陳藍燕、吳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