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宴中心餐厅,整洁如一。张翼飞 供图 乡村红白喜事大摆宴席一直是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乡厨队伍的无序发展与之息息相关。2018年9月,《泉州市餐饮外烩管理规范》正式发布,首次把外烩餐饮行业纳入食品安全监管视野。福建省安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因势利导,以外烩行业管理入手,推出一系列能操作管得住的举措,严抓外烩行业源头管理,践行文明餐桌行动,让文明新风吹拂茶乡每个角落。 推动建设农村家宴中心 日前,安溪县首家农村家宴中心试点——城厢镇砖文庵后家宴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走进砖文庵后家宴中心,炉灶、食材存放室、消毒柜、留样冰箱等设施一应俱全,厨房门口贴着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卫生制度等。原料清洗区、切配区、烹饪区、冷菜专间、餐具消毒区等关键区域和工作流程,通过高清摄像头和显示屏公开展示,真正做到吃得更加安心、放心,周边村民纷纷为家宴中心点赞。 “我们庵后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土地的逐步开发,让村民陆续搬进了套房居住,但是遇上操办红白事,场地也成了问题。”砖文村村干部谢火宝介绍说,经过粗略统计,全村村民一年下来的办宴需求大概有100多场。“农村人办宴就图个热闹,在酒店里办虽然更有面子,但是没有农村办宴的那种氛围,花销也大,家宴中心的建成,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安溪制定了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外烩行业服务管理等制度。张翼飞 供图 家宴聚餐一直以来是闽南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农村家宴的排场越来越讲究。但由于办宴场所不固定,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知识,烹饪加工操作不符合规范等原因,农村聚餐食品安全一直是风险隐患防控的难点。为此,2019年,安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农村家宴中心试点建设作为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为民办事的具体措施,推动家宴中心试点纳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结合美丽乡村、移风易俗等新农村建设工作,整合资源开展农村家宴中心试点建设。 “目前,砖文庵后家宴中心已经完成规范化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宴中心后期运行的指导工作。”安溪县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高剑平介绍说,下一步,安溪市场局将在总结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整合利用全县农村现有的综合办公楼、文化礼堂、居家养老中心、村活动室等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专用固定厨房加工、设施设备基本齐全、加工过程基本规范的农村家宴中心,提升农村聚餐食品安全防控水平。 工作人员到农村外烩烹饪现场开展快检。安溪市场局 供图 推动成立外烩餐饮行业协会 在农村地区,每逢红白喜事或其他大型聚餐,村民们逐渐倾向于邀请外烩厨师前来备宴烹饪,不少宴请方出于面子问题,准备的食材与菜量等均超过了赴宴人数,菜肴也以高档为主,铺张之余也造成了浪费,与移风易俗倡议格格不入。针对这一情况,安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8年推动成立了“安溪县外烩餐饮行业协会”,指导协会把移风易俗倡议写入章程。 “引导协会成员自觉遵守协会制定的章程,做到规范、卫生、不浪费。”安溪县市监局餐饮监管股股长张翼飞告诉记者,外烩餐饮行业协会成立后,更方便召集外烩人员展开培训,平时安溪县市监局也会引导协会进行自身管理,并将外烩餐饮服务纳入监管范围。为了更好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协会在平时的培训中也会加入移风易俗相关知识,争取从外烩人员着手,摒除农村宴席中的陋习。 “我们在外烩人员岗前培训中加入了文明餐桌的理念。”张翼飞介绍道,原本外烩行业就像一盘散沙,流动性强,通过成立外烩餐饮行业协会,可以加强相关方面的监管,同时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平时也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移风易俗工作宣传。” 如今,在外烩餐饮行业协会成员的示范带动下,安溪乡村群众从控制桌数、不讲排场、减少菜量、不用高档菜肴等入手,推动节俭办宴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林杰 傅心玫 整理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