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内河提升整治保留古树,流花溪绿树成荫。记者 叶义斌摄 协同呵护一湾绕城清水 闽江自西向东逶迤赴海,串联起南平、宁德、福州。三地百姓比邻而居,让闽江碧水长流,成为共同的祈愿。 2018年,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以来,南平、宁德、福州等地上下共治、协同共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流域整治。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一个都不能少。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多重功效”,是闽江下游最大支流大樟溪沿线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通过开展林权配套改革探索和赎买试点、林分改造,福州市永泰县正用心守好这片生态屏障。 大樟溪的两岸,不少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连绵分布。嵩口镇里洋村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旁的一片2500多亩林木就在其中。这里原先是由村民共同投资、投劳造的林,如今通过商品林赎买,实现了“私有”到国有的转变。 “此前基本是低效、粗放经营,以砍伐为主。随着人口外流,加之位置偏僻,林木就疏于管养了。”永泰县国有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经理赵其梭说,为盘活这片低效人工林,让其发挥森林的完整功能,一场赎买随即展开。经评估,里洋自然村能拿到700多万元的集体收益,让村民颇为满意。 “到2020年,我们将完成1.732万亩的商品林赎买。”赵其梭告诉记者,赎买后的国有林将有专业护林员进行管护,林分质量也将不断提高,从而让森林发挥改善闽江下游生态的效用。 沿着闽江逆流而上,位于中游的宁德市古田县正通过支流整治,为闽江注入一股股清流。 古田县城区东部的新丰河,是闽江古田溪一级支流。“以前的新丰河污水横流、堤岸破旧,岸上一片荒凉,滋生的小黑虫一抓一大把。”古田县水利局总工程师卢发苏带着记者走在亲水步道上,如今步道沿途草木为伴、鸟语花香,还能看到鹭鸟蹁跹、鱼翔浅底。 蝶变来自于新丰河环境整治。卢发苏介绍,项目实施了闽江古田溪(古田段)防洪一期工程,将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保护了7000亩耕地。同时,生态堤岸的建设,打通了涉水生物活动廊道,修复河道生态性指标,新丰河水质由2018年的Ⅳ类标准提升到Ⅲ类标准。 改善了生态,增添了福祉。每到天气晴好时,新丰河畔的印石公园就有不少人前来“打卡”。家住翠屏公园小区的张女士是公园的常客,她说:“新丰河‘脱胎换骨’,我们终于感受到临水而居的幸福了!” 令人艳羡的幸福在闽江沿线并不鲜见,这与上游腹地保育山水林田湖草息息相关。居于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汇合处的南平市顺昌县作了一项“六长共治”的尝试,破解了生态环境治理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多头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我们将水利、交通、林业、环保、自然资源、共建办等6个部门的生态巡查工作承包给专业队伍,开展全天候、全覆盖巡查。”南平市山水林田湖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基础上,顺昌县还成立县生态执法中心,将“管水的”“种树的”“护田的”等7个部门部分行政执法职责和执法力量整合起来,开创“生态共治、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生态治理新格局。 宁德古田翠屏湖风光旖旎。记者 张人峰摄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成为南平最大的发展优势。衷柏夷摄 福州福道好风光。王单绮摄 平潭三十六脚湖正在开展水源地保护和截污工程。念望舒摄 福州金鸡山风光。程惠萍摄 联合守住一片洁净蓝天 蓝天白云相伴,在闽东北是常态,却也暗藏玄机。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市“各扫门前雪”是难以破题的。去年,环湄洲湾、环罗源湾—三都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合作相继敲定,闽东北各设区市携手向大气污染“宣战”。 “今天小雨转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扩散条件较好,污染主要来自福建东北部沿海地区,福州要加强东部及东北部沿海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管控,宁德也要继续实施相关管控措施。”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结果一出,福州与宁德就统一行动起来:VOCs移动走航监测车驶向高值区域,道路机动车尾气抽测再度上路,重点企业为减排调整生产时间…… 这样的场景,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行期间可不少见。“以福州市为‘大本营’,在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下,我们牵头实施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每日会商调度机制,开展区域联防联控。”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林钊慧说。 哪些地方、哪些企业,需要采取哪种措施,才能让当天的空气质量变得更好?依托省“生态云”平台,专家们精准解析污染来源,并结合气象条件预测传输路径,“量身定制”每日的管控方向。在莆田、宁德等城市积极配合下,区域传输的叠加影响明显降低,峰会期间福州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让全国各地的来宾畅享“福气”。 目前,福州与宁德就建立了环罗源湾—三都澳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实现检测数据共享,联合开展环境执法。两市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工作计划,共商对策措施。平日里,当其中一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轻微污染时,就启动应急响应联动,今年已开展5次。 掌握大气污染的“风吹草动”,才能在蓝天保卫战中化被动为主动。加强闽东北区域一体化的大气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势在必行。 福州市通过打造“网格+地面空气监测站+移动监测设备”全方位监管模式,不断织密织牢防控大气污染“天罗地网”。今年4月,福建省首个大气观测移动方舱在福州试运行,可以在线对挥发性有机物、大气颗粒物、臭氧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全市56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形成一张严密的监测网。此外,福州市还配置了VOCs移动走航监测车,林钊慧说:“车子在走航时,能快速发现并追踪沿途各种污染源,让污染排放源无处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