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盛开在雪山之颠,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屹立在大漠戈壁上,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肩扛重任西出阳关,我们做到了!” 在这个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有一群人,在这里挥洒着热血与青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福建援疆干部。 2017年2月28日,197名福建省援疆干部人才响应号召,从东海之滨飞赴天山北麓,拉开了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工作的序幕。近三年来,福建省援疆干部人才按照“保重点、攻难点、创特色、出典型”的思路,牢记使命、无私奉献,在万里边疆挥洒汗水,留下奋斗者的足迹。 二十里店村的嬗变 在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村口,一面巨幅文化墙上,贴着全村村民的笑脸照片。千余张村民笑脸照片组成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9个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温暖而生动。 二十里店村是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一个普通村庄,10.8平方公里,351户1283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村民共同生活在这里;这又是一个不普通的村庄,因为它是福建援疆重点打造的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闽疆生态文化村”、昌吉州福建援疆乡村振兴示范村。有了来自东海之滨的福建对口支援,二十里店村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年初的那场“草根”春晚,村民们至今还津津乐道…… 在那个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二十里店村火热上演着一场“闽味”春晚。这场特别的春晚背后,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 瞧,大红纸张铺开,一字排开的长条桌,被男女老少围了个水泄不通。书法家在挥毫泼墨,写春联、赠“福”字。村里的“百家饺子宴”,从头一天就开始着手准备,援疆干部买来羊肉、白菜、韭菜等食材,全村妇女齐上阵,洗菜、剁馅、拌馅、和面、擀皮、包饺子,为这顿“百家饺子宴”忙活着。 吃过团圆饭,“闽味”春晚开锣了!维吾尔族村民唱京剧,哈萨克族村民唱闽南语歌,各族干部群众同跳麦西来甫……融合着民族风和团结情的文艺大联欢让村民们大饱眼福。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曲闽南歌《爱拼才会赢》让台下掌声雷动。热孜古丽是文艺队里的“大明星”,既会唱闽南歌,也会唱京剧。在村里这个小舞台,她不仅收获了自信,也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她说,去年春天,在福建援疆前指支持下,村里的“文艺轻骑队”建起来了,从起初仅有三五人参加,到如今已形成近20人的固定团队。 在热孜古丽眼中,这两年二十里店村的变化是惊人的。“路灯亮起来了,晚上穿高跟鞋也敢出门了。”热孜古丽说,去年她投资6000元在村口开了个小超市,结束了过去靠种地、养殖的传统谋生路子,开启了创业之旅。 福建援疆总指挥长黄鹤麟记不清有多少次来到这个小村庄了。他说:“我们从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美化入手,通过实施道路硬化和文化墙的建设,让村民感受到‘看得见’的变化。” 2018年,福建省投资700万元,改建全村10.6公里的巷道,过去的土路全部按照公路四级标准实施沥青硬化,极大改善了村里的交通,带动了人流物流;在村里四条主干道上,建起了长约4公里的闽疆文化长廊;建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组建村文艺演出队,让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今年,还搭建了葡萄长廊,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引进卫星工厂和培育村级打馕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村民深刻地感受援疆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 如今,二十里店村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老党员斯马义·阿那依提说,福建干部让村民接触到新知识新理念, 也明白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日子会越来越好!”这不仅是热孜古丽的心声,也是二十里店村村民的心声。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纪峥做出专门批示:“福建援疆前指精心打造生态文化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 “家庭圆梦”行动送来大礼包 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乌孜别克族乡,阿克喀巴克村是1987年开始建设的牧民定居点。经过多年发展,昔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正在加快转型,成为农牧结合、旅游餐饮等三产融合发展的牧业新村。 隆冬时节,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阿克喀巴克村、南沟村、东沟村村委会驻地,各族群众彼此间温暖的笑容驱散了冬日的严寒,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里正在举办助力木垒精准扶贫“家庭圆梦”行动启动仪式,乌孜别克族乡3个村的贫困户将会收到一份来自远方“亲戚”送来的“新年大礼包”。 “真没想到,前几日工作队还来家里,说要帮我们完成‘微心愿’。我说想要一个热水器,这不,今天我的愿望就实现了。”阿克喀巴克村村民黑布拉提开心地说。 买得力别克是南沟村的一名贫困户,妻子因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脏病,每月都要花钱看病,生活十分困难。他说,他的“微心愿”就是想要一台电磁炉,这样在家给孩子做饭就更方便了。于是,援疆干部、工作队帮助他实现了“新年梦想”。 洗衣机、热水器、电烤箱、冰柜……这一个个“微心愿”,承载着贫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启动仪式现场,不光是买得力别克实现了“新年梦想”,乌孜别克族乡3个村的125户贫困户都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 “家庭圆梦”行动是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工作队精心打造的一项助力脱贫攻坚的援疆品牌。通过政府链接,调动社会资源,聚力脱贫攻坚,成为深入推进昌吉州精准脱贫的创新举措。 这只是福建省援疆帮扶中的一个缩影。 2017年以来,福建援疆前指用于脱贫攻坚资金达4.73亿元,援建项目106个。动员社会力量用于脱贫攻坚资金达6799万元,援建项目58个。先后在木垒县等县市开展“家庭圆梦”行动,先后为1000余户村民送去价值110万元的圆梦礼物。除此之外,还争取了厦门“海峡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出资设立昌吉州青少年鹭岛奖学金,捐赠一批电脑并开展电脑实用技能培训。2018年开始,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将连续5年每年提供30万元助学金,用于支持昌吉州教育事业。福建援疆前指出资扶持村打馕合作社,捐赠330辆手推车发展庭院经济等。这些“微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困群众生活,拉近了闽疆人民间的距离。 为昌吉发展注入“福建力量” 在人流如织的木垒县和好商业街,古色古香的木垒旅游服务中心十分引人注目,这是木垒县标志性建筑之一。作为援疆项目,这里已成为闽疆两地的文化交流场所。现在,武夷岩茶与新疆奶茶搭起沟通的桥梁,缕缕茶香见证着真情的交融。 2017年11月1日,“双11新米节”开幕。阿里巴巴集团从全国3615个地标产品中挑选10多家作为首推原产地品牌参展。奇台面粉作为全国唯一入选面粉品牌参加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