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圆梦大学"系列报道后,市德仁爱心协会给5名贫困学子每人送来2000元助学金。记者潘思荣 15名贫困学子获爱心资助25万元
浏阳日报讯(记者潘思荣)“谢谢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让我顺利迈进大学的校门。”9月1日,家住官渡镇观音塘村的谢莉润带着行李去学校报道了。开学前一天,谢莉润再次获得爱心人士的帮助,终于凑齐了大学学费。
去学校的前一天,谢莉润给记者发来信息表达谢意。8月15日,本报“圆梦大学”系列报道以《暑假守着烟田忙农活只为给大伯减减负》为题,报道了谢莉润的情况,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来帮助她圆梦大学。“报道刊发后,许多叔叔阿姨都来关心帮助我,让我能继续求学。”谢莉润说。
“不让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8月2日以来,本报开始2019年“圆梦大学”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共报道了15名贫困学生的艰难求学路。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断有爱心单位、爱心组织以及爱心人士致电本报或直接联系学生本人,向这些学生伸以援手。9月2日,爱心市民李女士打来电话,表示愿意资助周双、潘姣美、张向辉3名贫困学生读完大学。至此,15名贫困学生均获得了爱心人士的资助。
昨日,记者对这些学生一一进行了回访,记下了他们所收到的爱心帮助。关口街道溪江村的贫困学生钟甜甜,是本报2019“圆梦大学”系列报道关注的第一名贫困学子。“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加上申请助学项目的资助,我的学费顺利解决了。”钟甜甜说,等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会努力回报社会。
通过“微浏阳”微信公众号看到“圆梦大学”系列报道后,在外务工的张先生转来2000元爱心助学款;爱心人士蒋帅带着妻儿来到困难学生彭波和傅尚榕的家中,给他们每人送去了5000元爱心款;湖南柏加建筑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文表示愿每年资助关伟聪1万元,直至大学毕业……诸多暖心瞬间让记者感动不已。
记者统计发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这15名贫困学生资助爱心款将近25万元,其中有4名贫困学生获得了一对一的长期资助。
获得帮助,对这些学子而言,是最大的喜事。就像学生傅尚榕所说:“不仅要心怀感恩,平时也要多给好心的叔叔阿姨汇报成绩。”
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帮助下,本报2019年“圆梦大学”公益活动圆满收官,期待贫困学子们在大学放飞自己的梦想,努力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公益组织助力3名学生获长期资助
8月29日,谢莉润的账户里突然收到了一笔来自于福建厦门的10000元爱心款,就像“及时雨”一样,解决了她的学费难题。
“离开学的日子越近,我就越焦虑。”谢莉润说,虽然得到了一些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但2万多元的学费还没有全部凑齐,她特别着急。
这10000元爱心款,是在长沙工作的谢波主动联系福建厦门的好友陈买全资助的。“我看到谢莉润的报道后深受触动,立马联系了自己的好友。”谢波也是官渡镇观音塘村人。8月30日,谢波来到谢莉润家,看看她在上学前还需要添置些什么。“终于凑够了学费,谢谢大家。”谢波等人到谢莉润家时,她正收拾行李。能顺利入学了,谢莉润显得尤为激动。
记者了解到,除了资助谢莉润外,陈买全此次还给另外一名贫困学子捐助了10000元。谢波则与家里兄弟一道,向观音塘村谢氏教育基金会捐赠5万元用于助学。同时,谢波还邀请其他朋友一起资助了浏阳3个贫困大学生和1个贫困高中生顺利上学。
“助学很有成就感,看到学生们成长成才后,心里无比自豪。”谢波说。
爱心人士主动联系帮她凑齐了学费
9月1日,本报“圆梦大学”系列报道关注的周双、潘姣美、张向辉三名学生尚未获得资助。得知这个消息后,市彩虹志愿者协会主动联系本报,表达了帮助这些学生的意愿。协会会长胡勤说,他们最近也在做助学公益项目,并且身边还有愿意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的爱心人士。协会可以牵线搭桥,帮助这些学生联系,“目前还在和爱心人士对接,如果没有对接上,我们协会‘兜底’。”
让人高兴的是,9月2日中午传来好消息。爱心市民李女士打来电话,表示愿意资助这3名学生直至读完大学,每人每年资助3000元。“虽然不多,但还是能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李女士表示。
至此,本报“圆梦大学”系列报道关注的15名贫困学子均获得了爱心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