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法庭义工机制始于2014年,是思明区法院与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合作开展的全国首个法庭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推广到厦门全市法院系统。法庭义工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在校学生,有退休老人,有专业志愿者,有社区热心肠。他们义务地为来法院办事的当事人提供咨询引导、搀扶老幼、关爱残障、劝慰开导、文明宣介等便民服务。 “法庭义工是法院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增强了司法亲和力,促进阳光司法,也大大提升了司法公信。”全国人大代表张林顺肯定说。 只有全力打造可感知的高品质、能认同的好品质、真体验的优品质的诉讼服务,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为此,福建法院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在增强诉讼服务的亲和力、规范化、标准化、人文化、互动化上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法院着力推进12368诉讼服务热线建设。2018年8月底,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全面建成并在全省法院投入使用,打造集信息查询、联系法官、诉讼咨询、投诉举报、涉诉信访、意见建议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渠道。 同时,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等社会解纷力量的作用。据悉,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先后与27家部门和行业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全省各级法院积极与相关机构、组织进行对接,实现多元化主体参与、立体化解纷。目前,全省各级法院已聘请各类特邀调解组织884个,特邀调解员3554名。 此外,福建法院还不断挖掘和延伸诉讼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普法基地,设立阅览室,播放法治微电影,进行庭审直播,让人民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文化熏陶,进一步提高诉讼服务的品质。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思明区政府建成了全国首个府院共建的法治文化项目——“七星法治文化街区”,延伸了法治文化辐射面。泉州法院巧取茶文化中“礼让、友爱、和谐”的精髓,将“司法功夫茶”“茶桌调解法”引入诉讼调解中,让泡茶、品茶的过程成为当事人从相互拒绝、排斥到相互倾诉、和解的过程。 “下一步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改造升级,全面形成建设集约、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福建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福建高院分管院领导说。(记者 詹旋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