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陈芸,1947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历任兴业银行副总经理、总经理、行长、董事长。2000年4月任福建省政府秘书长。2002年3月任副省长。2008年1月任省政协副主席。2011年1月退休。 采访组:邱然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7日初访,2020年1月5日核访 采访地点:福州市芳沁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陈芸同志,您好!从习近平同志到福建工作之初您就认识他,是否能回顾一下你们相识之初的情况? 陈芸:1985年7月,我到福建省政府工作,给王一士副省长当秘书。王一士同志当时分管的对外开放工作涵盖厦门特区,我跟随王一士同志去厦门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习近平同志。那个时候,他也刚到厦门工作。 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习近平同志的父亲是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我第一次见到习近平同志时,他给我的印象很出乎意料:他那么年轻,言谈举止又那么老成、沉稳。他在北京长大,又在北京工作过,见过的中央领导同志和革命前辈肯定不少,但他对我们这些地方上工作的同志仍是非常尊重,态度非常谦和。 王一士同志第一次在厦门见到习近平同志,就跟他建议说:“你刚到福建,做厦门特区的工作,周边的情况还是要熟悉一下,有机会我和你一起走一走。”不久,王一士同志就邀请他一起到“闽南金三角”走了一圈,详细了解“闽南金三角”的经济社会情况和改革开放形势。 那几年,我们几乎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厦门。我经常在旁边听到习近平同志和王一士同志深入探讨工作上的事情,他们谈话的内容,主要就是领会中央的政策,研究特区对外开放问题。他们深入交换意见,畅谈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对情况很熟悉,对工作很内行,思路很有条理,也非常清晰。我感觉到他很不简单,经验和见识远远超越他的年龄。我想,他应该是积累了相当长时间的实践经验和勤奋思考,才能历练得如此沉稳又敏锐。 王一士同志是老革命,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工作,见的人很多,看人也很准,对习近平同志的评价非常高,多次对我说:“习近平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很有头脑,很有见地,他是个帅才!” 采访组:您后来为习近平同志做服务工作是怎样一个机缘?请您讲讲省政府这段时间的情况。 陈芸:王一士同志年满60岁以后,转到省人大常委会任副主任。我仍留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再以后,福建省筹建兴业银行,组织上要在省政府办公厅物色一个人去做副行长,把我选上了。那段时期,习近平同志已经是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我和他有一些工作上的联系。 习近平同志1999年下半年开始主持省政府工作。2001年4月初,我离开兴业银行回到省政府工作,担任省政府秘书长,开始直接为习近平同志服务。因为我对他的才华和为人都很了解,所以对组织上的这个安排非常高兴。但是,工作一上手,我还不太适应,毕竟我有10多年不做服务工作了,很多地方比较生疏。 上任不久的一天,我随同习近平同志去一个地方调研。路上,习近平同志问我:“明天上午省委那个活动几点开始?”我一下愣住了,回答不出来,后来是他的秘书回答的。为这件事情,我很自责:第二天的活动,我作为省政府秘书长竟然不知道几点开始,这是很不称职的。由此我就想到,前些年在兴业银行,是别人给我服务,我现在得转换角色了,必须有主动服务的意识。不过,习近平同志什么也没说,更没有批评我,但我心里十分愧疚。 此外,我也有处理事情不妥当的时候,习近平同志最多就是问一句,了解一下情况,有时会告诉我:“这样处理是不妥当的。”我就说:“习省长,我知道了,我弄错了。”但他从来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他知道,不用批评,我们自己就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习近平同志对下属一向很宽容,也很理解。 采访组:通过配合习近平同志的工作,您对他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您的角度看,为什么王一士同志那么早就说习近平同志是帅才? 陈芸: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习近平同志有着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这不仅仅是学习马列著作形成的,还和他的父辈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习近平同志的成长历程跟一般的高干子弟有所不同,他的父亲习仲勋同志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遭受迫害,这使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历尽坎坷,备受磨炼。有一次,我们交谈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告诉我,“文革”开始时,他才十几岁,因为父亲受迫害,自己也被打成了“黑五类”,无端地被造反派抓起来关了一二十天。后来跟随知青大军下乡,他坐在去延安插队的火车上,别的学生都哭成一片,他却很坦然。为什么?因为他如果继续留在北京,不知还要遭什么难,说不定连命都没有了。虽然他的家庭遭遇了变故,使他度过了坎坷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但父辈的教诲始终让他保持着坚定信念。这种磨难没有把他击垮,反而让他得到了真正的锻炼,接触了平民百姓,熟悉了基层实际,真正了解了中国社会。他就是这样通过苦难历程磨炼了坚韧毅力,涵养了正能量,满怀着历史的使命感,成长为一名党的优秀干部,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岗位。 第二,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满怀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和抱负。他在担任福建省长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抱负:为人民做好事,为福建作出新的贡献。一切为了人民,这决定了他抓工作决不急功近利,而是放眼全局,放眼长远,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他常说这么一句话:“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他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3年都是在最后关于政府自身建设那一部分突出讲述人民政府应该如何做到真正为“人民”。把这3年工作报告最后那部分的标题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系列观点,是一个有机整体。多年以后,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党校校长的时候,他连续几年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讲话,也都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连贯性,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我看过中央党校内部编印的《习近平党校十九讲》,收录的就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19次讲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