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始终将保民生置于重要位置,确保民生投入不减、民生待遇不降。 近日,多个部门密集拉列保民生任务清单,不少地方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将保民生作为重要议题。从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见效,到开展“解困脱困集中攻坚”行动,从提高养老、失业等社保待遇水平,到提速推进民生重大工程,一揽子更大力度举措有望接连落地。 各地民生支出账单相继出炉 前五个月,河南民生支出达1610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8%;广西民生支出1722.2亿元,增长10.9%;云南卫生健康支出增长3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8%,七大重要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以上;安徽33项民生工程拨付资金949.3亿元……近日,各地密集披露的民生支出账单彰显特殊之年民生为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五个月民生领域投资实现正增长。其中,教育投资增长10.4%,增速加快7.5个百分点;卫生投资增长9.5%,增速加快4.8个百分点。 年内更多民生红利有望加速落地。根据6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下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即将迎来系列新政。例如,7月底前,将由人社部、财政部牵头出台相关政策,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一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此外,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也将由财政部、国家医保局牵头,7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央地加码更大力度保民生 近段时间,从部委到地方,保民生任务清单密集拉列,相关行动计划加快推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六稳”和“六保”之首。全国总工会网站6月30日消息,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围绕落实保居民就业任务,积极推动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见效。 人社部、财政部近期印发通知,部署实施2020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此外,人社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文部署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力争今年外出务工规模不降低、有提高。 作为民生安全网的社保待遇提升红利也将加快落袋。山东要求,7月底前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补发资金发放到位。上海从7月1日起调整一系列民生保障待遇标准,其中包括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相关待遇标准。其中,在提高失业人员生活保障水平方面,从7月1日起,2020年失业保险金最高标准从1815元调至1895元。 不少地方在近日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也将保民生作为下阶段经济工作重要议题。 政策协同编密织牢民生网 专家表示,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稳住民生“底盘”,下半年在民生领域仍有多个短板需要加快补齐,同时要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穗认为,下半年保民生仍首先要保就业,要特别关注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她指出,受全球疫情影响,部分企业招聘需求低,一些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农民工返岗后工作数量和“含金量”下降。要最大程度缓解疫情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影响,充分挖掘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 此外,还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返贫监测,巩固脱贫成果。“要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完善综合性保障措施,建立弱有所扶的长效机制。完善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政策,推进养老保障服务建设,加大困难残疾人帮扶力度等,形成预防返贫的基本安全网,并逐步提高各项保障待遇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杨穗说。 在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朱小玉看来,2020年财政收支面临极大压力,但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在多任务、多目标情况下,更应强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规模效应。落实“六稳”“六保”、脱贫攻坚、社会保障等各领域政策应提高协调性,增强协同性,安民以稳预期,惠民以聚国力,富民以强国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