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监测、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宣传引导、金融支持、民生必需品保供……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扰之江大地,处处涌现国资国企战“疫”的暖心力量。而这背后,是浙江省国资委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发动全省国企1.45万个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不懈奋战。 白衣加身护“国门” 清晨,当第一缕曙光洒在东海之畔,星罗密布的码头伴着晨光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往来如织的货船正顺畅穿梭于国门内外。在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繁忙的背后,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筑起的那道坚固防线巍然屹立。 引航员是港口内一个特殊的职业,承担着引领境外船舶进出港口的重任。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速的当下,引航员是“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口之一。 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口罩和手套……3月9日上午10时,大港引航防境外疫情输入引航专班(以下简称“引航专班”)成员吴声“白衣加身”,从容地登上了5天前曾挂靠过韩国丽水的化工船“鹏顺”轮。 3个小时后,吴声顺利完成“鹏顺”轮的引航任务。全程未在船上进食和饮水的吴声向船长拱手告别后,扶着船舷边的引航梯往下爬,并顺着水势跳上一旁的“甬港引28号”引航艇,安全地返回了引航艇甲板。随后,艇队船员们立即对吴声进行了全身的消毒,并妥善处理好脱下来的手套、防护服等用品。 随着港口生产逐步恢复,国际航行船舶到港量不断增多。为了最大程度地做好境外疫情“外防输入”,确保特殊时期港口运输生产平稳有序,大港引航进行多次专题研究,决定以成立引航专班的方式,合理调整引航员作业排班,并针对风险较大的引航任务进行“专员、专车、专艇”接送,尽可能降低境外疫情输入风险。3月4日晚18时,大港引航在微信工作群中面向该公司广大引航员发出了“动员令”。 “我报名!”“也算我一个!”号令一出,广大引航员应声而动,党员干部主动请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原定的引航专班首批33人名额在短短一个小时里就被抢占一空。最终,经过筛选、培训和协调,第一组33名成员已于3月6日全部就位,专门为重点风险地区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引航服务。3月1日至10日,大港引航共完成263艘次境外重点风险地区船舶进出港引航工作,保障了港口生产有序进行。 在海港集团,像这样的站“疫”力量还有很多。 海港集团工作人员正在使用船舶防疫管理平台查询靠港船舶信息 宁波舟山港平均每天有百艘次船舶进出,为了更改地对这些船舶进行管控,集团信息技术团队仅用2天时间自主研发上线的“船舶防疫管理平台”,以船舶防疫管理为专项内容,实现对境外船舶的精准智控,为疫情期间港口高效调度提供了极大便利。 国际航行船舶工作特殊,船员在海上一漂就要数月时间。宁波远洋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按照集团统一部署,制定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管理手册,并在各运营船舶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组,全面加强在航船舶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该公司为船舶提前备足一应物资,避免了在疫情重点国家的不必要采购,做细做实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等各项措施。 无畏冲锋展芳华 1月26日晚,接商务调度通知,厦航杭州有两个国际进港航班载有武汉籍旅客,需执行特殊接机程序。但机场之前已积压了一定数量的特情航班,处理起来可能耗时较长。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技术系城电1703班学生张宇杰主动提出执行该项任务。 他戴上口罩、手套,用雨衣当作临时防护服冲到保障前线。航班落地后,他与乘务长交接特殊情况旅客信息并记录,等待海关对本国际入境航班进行检查。冰冷的雨夜,室外温度几近零度,同时段还有其他航班也在等待海关的检查,近2个小时等待后,他终于接到“商务调度,开舱后海关确认无异常下客”的指令。回到办公室已是凌晨一点,认真仔细地完成当班留底工作,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办公室。 主动请缨执勤的张宇杰 面对疫情,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大批像张宇杰这样青年人,无私无畏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寒风凌冽中,他们坚守在萧山机场、高速路口、劝导服务站、村镇卡点,做好人员进出登记、体温测量、防疫知识宣传、公共设施消毒、防疫物资分发、重点人群劝导等防疫相关工作。 赵师哲是交通技术系汽电1702班学生。每天早上9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滨江区互联网小镇特迅网络大厦,协助卡口查验复工人员身份、测量体温,了解传达复工企业的困难需求。 身为一名中共党员和一名老兵,他一直牢记退伍时“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从疫情开始,他就一直寻找机会想协助参与到防疫一线工作,看到浙江团省委号召有相关专业素养的青年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报名,为疫情防控工作许下青春的誓言,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积极响应号召,果断报名加入了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青年志愿服务队。随后,分配到滨江区互联网指挥部,对口助力互联网小镇特迅网络大厦企业复工。 他说:“这种困难时期,大家还是很遵守政策规定的,我也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为大家做点贡献。”从保家卫国到志愿服务,“老兵”热情的脚步从不停歇。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郭星明教授《以诗助“战”、以情化“疫”》,组织发动全省千余名诗人创作“声援武汉抗击疫情攻坚战”诗作,共收集诗词联2000余首。单友成博士《云上协调不止步不负韶华争朝夕》,在疫情突起时,没有停止工作,通过钉钉、微信等方式做好“双高”专业群建设任务申报和国家创新团队课题申报协调工作,为学校重大战略贡献力量。姜锡辉同学主动请缨,连续20多天在村口守哨,堪称“村里小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