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17日电 (牛效礼)群众身边的小事,如果解决不及时或者解决不好就会变成“大事”。近年来,福建晋江倾听群众意见,以“民生微实事”快速解决群众身边事,回应群众呼声,满足群众意愿,政府的高效获百姓点赞。 17日恰逢重阳节,去外地儿子家串门的磁灶官田村张大爷接到村里通知,老人一起到田村幸福院集体过重阳节。 刚走三个多月,再次回到幸福院的张大爷看到幸福院变样。“幸福院的卫生间、楼梯及楼面栏杆都安装了扶手,真是太好了。”据其介绍,以前在幸福院没有扶手和栏杆,还担心会摔倒,这回这些都安装到位,老人们也放心许多。 张大爷不知道的是,村幸福院能这么快安装上这些扶手设施,其实是晋江实施的“民生微实事”发挥的作用。 据磁灶官田村村干部陈坚守介绍,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们这些项目按规定要报批,有一大堆程序要办理,“很麻烦,也会很慢,但幸福院里住的都是老人,如果扶手这些设施不到位,一旦发生意外问题就大了。” 陈坚守表示,幸福院这个项目通过申报“民生微实事”后,从组织实施到验收补助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并且获得了工程决算总费用80%的补助,“政府办事效率高,老人和群众都很满意,非常高兴”。 据晋江市“党群心连心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工作中,他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村居社区需路灯亮化、小广场建设、景观提升以及化粪池处理等问题急于处理,如果按市里为民办实事项目来办,要走招投标等程序,往往是“行动迟缓、周期长、见效慢”,再加上这些项目“小而散”,也会被暂时“放一放”,让位于其它大的项目或民生工程。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又恰恰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解决“慢”了或是解决不好,群众就会有意见,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受损。 其表示,“突出‘快’字,及时回应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成为关键。 据介绍,晋江从2016年5月开始,在全市开展“党群心连心,民生微实事”项目,就是筛选出急需解决、惠及群众较广具有代表性的小事急事。政府减化程序,安排专项资金,以最短的时间使问题得以解决,让群众尽快见到成效,增强获得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激发村级自治能力,持续提升民生质量,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 记者了解到,晋江市民生微实事项目按项目形态划分为服务类项目、实物类项目和工程类项目三项;按行业领域划分为消除安全隐患项目、提升市容环境项目、丰富文体娱乐项目和提高生活质量项目四项,共七项。 据悉,晋江市2018年已分三批次建设民生微实事150件,晋江自2016年8月“民生微实事”首批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共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计985件,2016年至今共分11批次推进民生微实事446件,三年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达近1000万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