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本色老兵的“沖鋒人生” ——記浙江省首屆最美退役軍人丁國年 10月1日整整一個上午,平時難得清閑的丁國年,認認真真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直播。直播結束,面前的茶幾上積了好幾塊擦淚用的紙巾團。 帶兵在戰場上經歷過生死,離職在商場經歷過磨難,如今已坐擁龐大事業的丁國年,感情並不脆弱。落淚,是因為偉大祖國在梳理不凡經歷的一個個鏡頭,共鳴起這個老兵情感深處的“沖鋒歷程”。 那些歷程,浸潤著丁國年的熱血與赤誠,也鍛鑄了丁國年紅紅火火的“沖鋒人生”! 一 1981年元旦剛過,營區裡還殘留著新年的喜慶,可25歲的指揮排長丁國年卻在一字一句琢磨著遺書的用詞。而就在幾天前,他還准備請假回家相親呢。 參加邊境作戰的戰前動員已經召開,丁國年所在空軍高炮十師擔負的任務是確保寧明機場、友鄰作戰部隊及邊境的安全。丁國年清楚,指揮排就是高炮的眼睛與耳朵,不僅要時常前出執行任務,還面臨著遭遇敵伏擊小組打擊的危險。 在前線,部隊時刻處於一級備戰,吃、住均在陣地,全天候全時空嚴防敵軍來自空中、地面的多方入侵與襲擊。由於指揮排基本獨立作業,丁國年練就的一身好本事得到了盡情展示。在武器裝備、通訊設施落后的情況下,丁國年率全排一次次化解危機,為部隊提供最精准的敵機情報,並通過有效手段確保聯絡暢通。 那些日子,生活環境的挑戰有時大過戰場本身。由於沒有合格的飲用水,大家時常處於干渴狀態。丁國年喊一聲“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就帶頭領著戰士們開挖水井。井裡冒水了,丁國年用掌握的自然淨水技巧處理之后,冒著可能感染疫病的危險,第一個品嘗飲用。 1981年底的一天,丁國年指揮戰士裝車,一發炮彈因沒有固定好,突然作勢要滾落下來,而此時剛好有三個戰士坐在車尾下邊背陰處乘涼,眼看著50多公斤的炮彈要砸到他們身上,丁國年一個健步沖上去擋住。與此同時,他的腰裡也“咔嚓”響了一聲。 從那時起,一種名叫“坐骨神經痛”的毛病,就一直陪伴著丁國年。 在此后的任務中,丁國年帶領大家執行過多次野外線路搶修,也遭遇過多種險情。他自己后來寫日記總結,“輪戰下來,自己好像長了十多歲,似乎什麼事都想明白了。” 一個戰士家長專門寫信給丁國年,說孩子信中講排長比爹媽還親,是“能給全排每個人擋子彈的人!”看了這些話,丁國年對著鏡子中自己說:“小丁同志,這排長當得不孬!戒驕戒躁,繼續發揚!” 輪戰結束,丁國年因表現突出被提升為連副指導員,並保送到空軍桂林高炮學院政治系學習。 此后,丁國年沖鋒的勁頭不減,多次帶領連隊參加部隊組織的廣西、北海實戰演習。1985年,軍委組織粵北大演習,在30多天的時間裡,丁國年作為指導員帶隊完成跨越幾千公裡的摩托機動,獲得了軍區嘉獎。 二 1986年底,入伍的第11個年頭,丁國年響應國家大裁軍號召從部隊轉業,服從安排回老家寧波。 一直在部隊沖鋒陷陣,回家最大的願望就是過日子。丁國年考慮到妻子在鄞縣櫟社供銷社工作,基本沒作他想,便報名安排進了櫟社鄉政府。 在櫟社鄉政府的那幾年,丁國年有點像萬金油,抓過精神文明,管過城建,搞過農貿市場,建過集資房。時間長了,鄉政府從上到下都知道,鄉裡有個打過仗的轉業軍人,做啥事都像搞沖鋒,不僅有狠勁,還有韌勁和鑽性,很多別人拿不起、兜不住、攻不下的難題,往往都被他逐一斬獲,而且還大都帶來可觀效益。 幾年之后,丁國年被調到本縣梅園鄉擔任副鄉長兼工辦主任。也就在這個任上,他經歷了人生中一次重大轉折。 當時,鄞縣政府決定在寧波城郊接合部的石碶鎮,興建寧波市重點工程寧波輕紡城。幾經調研,決定讓丁國年擔任輕紡城籌建副總指揮,專門負責基建。然而,丁國年上任后才發現,他這個副總指揮面前,累積的矛盾和問題堆成山。基建時間緊迫,但工地下還埋著連通機場的8條電纜,丁國年找誰都定不了方案,氣得他直接找到副市長辦公室拍桌子。 最后,丁國年趕到施工現場對工人說:“干,出了事我頂著!” 大膽加細心,擔當加智慧,助丁國年克服各種難題,順利完成這次基建“高地”施工的沖鋒。而因為當面向副市長拍桌子,丁國年更是成了“干工作像打仗”的名人。 這期間,中國境內發生了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鄧小平南巡。認真捧讀南巡講話的丁國年,好像戰士聽到了沖鋒號令,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一直激蕩著他。1993年8月輕紡城建成之后,人生又一次面臨職務走向的岔口,丁國年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下海經商,到市場上打沖鋒! 辭職報告遞交半個月后,縣委主要領導批示“同意挂職,待遇不變”。但領導的好意被丁國年拒絕了,決意沖鋒的他不想給自己留后路。 然而,辭職手續辦好之后,丁國年卻一直沒有告訴家裡。自己出身農村,在部隊提干,轉業到鄉鎮當公務員,好歹也是個“公社干部”,整個家族就出了他一個“吃皇糧的”,哪能說辭就辭? 那些日子,丁國年還是像往常一樣,早上7點半出門“上班”,傍晚5點半“下班”回家。實際上,他是每天騎輛自行車在外面轉悠,探市場信息,找商業路子。 這樣的狀態,整整持續了半年。 三 下海伊始,丁國年首先面對的就是資金上的匱乏,和對市場商業行情的懵懂。不過,11年軍旅生涯的磨練,還是給了丁國年不一樣的沖鋒底氣。順應時代脈搏,加上幾年來靠人品作為積攢的超高人氣,丁國年的商海沖鋒慢慢步入正軌,路子越走越順,直至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創立國驊集團的前身寧波東方建設開發有限公司,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多年過去,隻要談起國驊集團的發展,丁國年都是這幾句良心話:“國驊的成功,不是因為我丁國年有三頭六臂,而是一靠改革開放時代的天時地利,二靠各級政府和社會的支持與扶持,三靠我們創業團隊的艱苦奮斗。” 公司業務不斷發展,丁國年的“沖鋒狀態”卻一直不變,在業界內開創多個先河:首開寧波市“物業管理”先河,破解了房產銷售難題,並在寧波成立了第一個專業的物業公司;開發新村舊村改造項目時,創新“實物補償”方法,成功解決“釘子戶”難題,為更多后來房產開發項目提供寶貴經驗;2015年,國驊集團邁步萬眾創新道路,以“互聯網+”、“科技+”為發展新手段,在健康文旅、環保科創、金融貿易和城鄉建設服務等產業領域取得到良好發展…… 一直引領國驊集團馳騁商場的丁國年,從未淡化自己的軍旅歷程。“軍字招牌”洋溢在他的舉手投足,也滲透進集團的每個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