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军事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这位安徽人参与创办新中国第一所军事院校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9
摘要:○1953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徐介藩从学生时代就参加革命,后又出国学习先进的航空、军工技术。解放后参与创办了新中国第一

\

○1953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

\

○徐介藩

从学生时代就参加革命,后又出国学习先进的航空、军工技术。解放后参与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军事院校等多所军工院校……这位安徽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军工院校的开拓者。

风雨征程革命路

固镇县石湖区后马场乡徐祠村前马场圩子,是一个有着典型皖北风格的小村子。1901年,徐介藩就出生在这里的一户农家。

1917年,徐介藩由私塾转入固镇高等小学就读。他聪明好学,胸怀大志,常常和别人说,“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我必步其后尘。”徐介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就组织高年级学生积极响应,或演讲,或粉刷和张贴“外御列强”、“内惩国贼”、“收回山东半岛”等标语,声援“五四”运动。

第二年夏天,徐介藩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第一中学(今安庆一中)。他受《新青年》、《每周评论》、《安徽学生》等进步刊物的影响,首先组织了安徽学生会,创办《安徽学生会周刊》,为宣传反帝反封建、提倡新文化、传播马列主义及民主思想而奔走。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曾被推举为省学生联合会总会理事长。因为积极组织、参加多场学生运动,1923年,徐介藩与王步文等遭通缉,并被开除学籍。在教职员工的掩护下,他逃往南京私立东南高级中学,就读三年级。但在他第二年报考东南大学时,因为学校得知他是被安徽当局通缉的学生,所以没被录取。于是他返回家乡,到固镇高等小学任教。

徐介藩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1925年1 月,他再次离开家乡,经过上海到达广州,报考了黄埔军官学校,被录取为第三期步兵科入伍生。在黄埔军官学校里,他由许继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毕业前夕,他又考入了广州大沙头航空学校第二期,学习空军驾驶技术。

为了更好地学习军事知识,报效祖国,1926年8月,徐介藩和11位同学又踏上了赴前苏联留学的征程。他们到达前苏联后,最初在列宁格勒红军航空理论学校学习,后转入红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飞机驾驶。不过,让徐介藩当时没想到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在前苏联学习、工作,一呆竟是20多年。这期间他参加了包括莫斯科国防工程建设等在内的多项工作,荣获了包括保卫莫斯科奖章、卫国战争纪念章等多项荣誉。

1948年3月,徐介藩才回到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一级参赞,后又被派往前苏联赤塔筹建中国总领事馆,任总领事兼中共支部书记。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徐介藩于1951年4月从外交系统调到朝鲜前线,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翻译,积极协助彭德怀处理日常军务,并参加了开城谈判。

参与创办“哈军工”

1953年9月1日,一阵嘹亮的军号从北国冰城哈尔滨响起,这号声听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不过多年后人们才知道,它宣告一个历史的秘密——一所神秘的军校开学了。当时,虽然这所军校的校门没挂校牌,但却吸引了中国最高层的关注,周恩来总理两次视察、朱德委员长来过、邓小平来过、国防部长彭德怀进校三次、十大元帅有八位来过……这所学校就是新中国第一所军事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因校址在哈尔滨,所以人们一般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又简称“哈军工”。哈军工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而徐介藩就是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主要人员之一。

1952年11月,徐介藩被黄埔学长、志愿军原副司令员陈赓选中招回国内,赴哈尔滨协助陈赓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呢。因为徐介藩是留学苏联的空军专家,所以一开始陈赓想让他担任空军工程系主任。但这时,由周恩来亲自批准回国的唐铎也分配到哈军工工作。考虑到唐铎在苏联空军服役近30年,又是航空兵器专家,陈赓权衡再三,亲自找徐介藩做工作,调整他和唐铎的工作岗位。不想,徐介藩很快就同意了组织上的安排,调任装甲工程系任主任。

筹建第一所军事院校,特别一开始是在“秘密”的情形下进行的,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在军事工程学院创院的艰难时期,徐介藩首先从自己做起,严于律己,拒绝搬进为他准备的高档楼房,坚持住在两间仅24平方米没有供暖设备的背阴平房里。其次,为了培养装甲兵工程技术干部,徐介藩制定了严格管理、从严治教的方针,并狠抓落实。他积极提倡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学习和战术学习并重。

1958年5月,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筹建坦克科学技术研究所,作为研究所主任的徐介藩虽然有黄埔三期的“老资格”,但他在同事、学生面前很平易近人,从来不摆老资格,反而在业余时间总是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成为哈军工老同志当中“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试验,徐介藩带领装甲兵工程系的师生和员工,最终研制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陆两栖坦克,为我军装备的正规化、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在乎个人荣誉

在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时,徐介藩可以说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装甲工程系的工作中,以至于为了发挥他在航空方面的特长,中央军委决定调他出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但在1960 年8月,徐介藩被调往西安负责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1961年5月15日,装甲兵工程学院在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所以说,徐介藩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军工院校的开拓者。但对个人荣誉,他一直不在乎。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按照徐介藩资历和他对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应该授予少将军衔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最后只被授予了装甲兵大校军衔。不少人认为实在委屈他了,但徐介藩只是说我在国外那么多年,为国家做的事还不多。1961年,徐介藩晋升为少将军衔。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