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风云变幻,确定发射日期 1980年5月,我国宣布将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发射窗口已经对外宣布,但具体的发射日期还要看测量船队对落区的气象预报,这是决策的重要依据。曾任远望2号船首席预报员的陈信雄回忆,当时,他和同事们认真分析云图、讨论天气走向,3天连夜攻关,推断5月18日天气晴朗,具备末区测量要求的气象条件,指挥部照此定下发射日为18日。 可是,随着日期临近,连续几天的天气却时好时坏:16日,天空阴霾,七八级的大风将船吹得左右摇摆;17日,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一场倾盆大雨从早下到晚。哗哗的雨声揪着参试人员的心:“这样的鬼天气,明天还能发射吗?” 通过查看探空气球和卫星云图标出的信息,陈信雄和同事们拍着胸脯报告:“天气趋于好转,明天可以发射。” 18日一早,大家一起床便跑去上甲板,雨已经停了,但天空仍旧阴云密布。早饭过后,乌云渐散。进入发射前4小时准备程序后不久,试验海区已经是晴空万里,海上预报准确无误! 精确测量火箭运行轨迹和数据舱落水点,是特混编队此次出航最重要的任务。一旦因为设备问题导致测量失利,就意味着所有人的努力都将白费。 远望1号、2号分别于1977年8月、10月建成下水,是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配备了2000多套常规的机电设备和1000多台套精密的测量设备。 海上测控是在海水涌动、船体摆动、天线晃动、目标移动的环境下进行。曾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高级工程师的王火根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好比行进中的坦克打移动靶,靶靶要十环,不能有分毫偏差。” 王火根回忆:“在十几天的航行中,测控系统的同事们除了忍受出海晕船的痛苦外,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留在了机房。很多在陆地上用起来很牢靠的设备,到了海上就‘趴窝’了。设备故障接连不断,他们跟在屁股后面维修、更换,仅二极管就换了一大盒。” 随着发射日期越来越近,岗位人员发现故障的能力在提高、排除故障的经验在飞涨,各种各样的设备故障都能够做到及时发现迅速解决,做到了设备状态总体可控,大家完成任务的信心更足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 远望号 海上测控 责任编辑:王贵溪
相关新闻 远望7号船首次赴大西洋执行海上测控任务新华社南京2月28日电 我国最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船27日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首次奔赴大西洋某海域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据了解,航天远洋测量船每次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都会受任务海域位置的影响,经常需要对航线进行调整,每次开辟新航线都是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只有远望3号船在大西洋海域执行过任务。 “这次任务的海域距离远、航线新,预... 远望5号船圆满完成海上测控任务安全返航圆满完成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5号航天远洋测量船,2日下午安全返回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至此,远望5号船2019年测控任务圆满收官。 此次,远望5号船参与测控第11、12组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及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等3次任务。自出航以来,远望5号船历时54天,安全航行近万海里。 据了解,2019年,远望5号船海上作业204天, 累计航行5万余海里。下一步,他... 三艘远望号船布阵大洋,静待“胖五”飞天记者25日从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获悉,承担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3号、5号、7号船,在奔赴任务预定海区途中,顺利完成三船间测控、通信联调演练,全面检验各类设备参试状态。 据了解,被昵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计划于12月底前后择机实施飞行试验任务,根据任务统一安排,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所属的3艘测量船,将部署在太平洋指定海域。这... 远望3号船完成2次海上测控任务胜利返航中新社南京11月19日电 在太平洋海域圆满完成通信试验卫星四号和北斗三号IGSO-03星2次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3号船,19日顺利返航停靠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海上作业50天,安全航行12000余海里。 据了解,这是远望3号船今年第3次出航。截至目前,远望3号船今年已累计出航134天... 汽笛声响起,远望号火箭运输船队今日出航中新网远望号船10月12日电 10月12日上午9时,随着水手解下最后一根缆绳,远望号火箭运输船队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 据悉,此次出航的两艘远望号火箭运输船,曾执行过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集装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集装箱天津至海南海上运输任务。两船自入列以来,单船累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