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见证:我们胜战的底气 2月17日,军队增派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又一批1200名医护人员,分别通过航空和铁路输送抵达武汉。范显海 摄 2月2日,“大鹏”展翅落“天河”。 8时55分,中国空军一架满载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抗疫物资的军用运输机呼啸而来,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5分钟后,第二架运输机落地,紧接着是第三架、第四架…… 有外电评论,国防和军队改革后,中国军队的战略投送能力在这次行动中得到充分展示。 一隅之窥,透射三军波澜。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后的人民军队,交出了一份“接令当天开赴前线、3个星期控制局面、3个月内完成任务”的抗疫答卷。 这张答卷,虽然答题时间只有80多天,但我们在改革强军征程中已厉兵秣马5年;虽然在一线答题的只有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4000余人,但他们背后的全体官兵,都能随时交出同样圆满的答卷。 这张答卷,镌刻着人民军队牢记宗旨、听令景从的绝对忠诚,展示着人民军队重整行装、改革重塑的崭新气象,彰显着人民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意志力量。 这张答卷,写满抗疫斗争日日夜夜的宝贵启示,也昭示出人民军队的强军路径。 坚强的组织力领导力转化为强大执行力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 统帅一声令下,三军动如雷霆。除夕夜18时许,联勤保障部队某调度中心武汉军代室接到紧急通知:23时,首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抗疫物资将空运到武汉天河机场,请做好接机准备。 军令如山,军代室全体官兵瞬间从节日状态转入战时状态。调度、协调、交接、转运……官兵冒着雨雪,不到5个小时即完成全部任务。 急如星火的不止他们。一声令下,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多个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迅速集结,驰援武汉。 危急时刻,从全军各部队奔赴疫情“漩涡”的疾行轨迹,一如85年前的泸定桥畔,红军战士在风雨中点起火把,在泥泞山路上一昼夜奔袭240里的惊世长龙。 有军事观察家认为,这次中国军队参加抗疫虽是一次非战争军事行动,但体现的就是战争速度——进入状态快、部队集结快、行动展开快。 奇迹般的“快”,展现的是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崭新风采。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民军队就开始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探索,但“联不起来”的问题却久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此次调整改革,习主席一锤定音:建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要有紧迫感,不能久拖不决。 这是紧迫忧思,也是战略考量。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塑了人民军队指挥架构,使人民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党中央、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军队改革立起“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并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 党的十九大将“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写入党章,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高度统一。改革重塑,将人民军队坚强的组织力领导力转化为强大执行力—— 中央军委成立军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加强军队党的领导、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对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统一领导指挥,以打仗的思维、标准和作风筹划组织; 各大单位和军委机关各部门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各部队第一时间建立健全抗疫领导机构,强化组织功能;第一时间建立临时党组织,确保决策指示直达基层、直达官兵…… 听习主席指挥、对习主席负责、让习主席放心。全军各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自觉站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政治高度,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在抗疫一线筑起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钢铁长城。 侵天翠竹何曾度,遥见屹然星砥柱。经历这场抗疫洗礼,我们更加坚信,在改革强军征程上大步前进的人民军队,军魂永不变、军旗永向党,有决心有能力迎接一切挑战、战胜一切困难。 改革重塑效益在抗疫一线强力释放 一支军队转型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武器装备是否实现升级换代,更要看军事力量体系是否完成了结构性重塑。 荡气回肠的武汉抗疫一线,有来自各军兵种和战区多个医疗单位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有各大单位6支驻鄂部队组成的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有湖北省军区动员的数万民兵武装力量…… “新体制时间”里,这是全军卫勤力量第一次大抽组、大联合、大协同。人力、物资、信息纷繁复杂,怎么指挥?统筹、管理、监督盘根错节,怎么打通? “时间增值、空间贬值、以快吃慢、首战制胜”,现代战争的诸多特点,在这场阻击战、攻坚战中一览无余。几乎没有任何备战时间、初战即决战,这是对新的领导指挥体制、新的军队组织形态近乎实战的严峻考验。 中央军委成立军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军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对疫情防控和支援地方工作多次进行研究部署。 全军采取航空、铁路、公路投送方式,组织军队医疗力量火速支援武汉,形成前方指导组、联勤保障部队、一线医护人员的支援力量体系。 军队单位先后牵头承担科技部多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并派出军事医学专家组赴武汉开展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 千军万马看指挥,胜战之钥在指挥。 联勤保障部队作战指挥大厅内,电子大屏幕上实时显示一线动态。疫情防控指挥协调小组的指挥员利用信息化装备和手段,高效指挥调动各军兵种的卫勤力量,甚至可以指挥到各作战单元。 260余名身着不同颜色迷彩服的官兵,130辆军用卡车,川流不息奔波武汉三镇,为武汉各大医院和市民提供各类物资。“这么短时间内,把来自不同军兵种部队的运力集结起来,成立一个混合编队,由省军区统一指挥,这在省军区的历史上绝无仅有!”湖北省军区一名领导这样说。 沧海横流,大浪淘沙。一种开新图强的磅礴力量穿越历史,在这支军队的骨子里萌发、生长。这种力量,由无数精彩瞬间连缀而成,而每个瞬间的定格,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联合指挥、联合编组、军地联合……盘点军队抗疫一个个瞬间,不难发现,改革后的军队虽然“瘦”了,但是更“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