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军事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军事语言能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特质战斗力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2-09
摘要:【讲武堂】 作者:李苏鸣,系退役少将,军事科学院特聘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 所谓军事语言能力,是指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军

  军事语言能力作为一种特质战斗力,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对抗性。作战行动中,敌对双方的语言战行动都是针锋相对、互为对抗的。这也是军事语言作战功能的基本体现。英国著名宣传家坎贝尔·斯图尔特爵士认为:“当宣传是一种武器,并按其威力能够换取几个军旅时,便普遍地深受大家笑意相迎。”我军在抗美援朝期间,根据朝鲜民族传统,利用“8·15”朝鲜解放纪念日和中秋节,向李承晚伪军展开政治攻势,散发传单137万多份,对敌军产生了重大的心理毁伤效应。这种以话语成品为武器的军事语言作战行动,在朝鲜战争中大量出现,对抗尖锐,博弈激烈。

  二是软杀伤性。实施语言作战时,以语言符号为基本工具,利用与作战目的相符的话语成品所产生的特殊效应,实施舆论上、心理上、法律上和道义上、价值观上的攻势或守势。这种攻势或守势虽然不具硬杀伤性,但其综合效应不容轻视。1917年底,德国军事法庭曾公开审判4名英军飞行员,认为他们投撒的传单诬蔑和中伤了德国政府和军队,对德军的声誉和士气造成了重要的负面影响。在作战中,德军对英法军队的战地传单等话语成品的作战效应极为恐惧,勒令官兵上交英法军队投撒的传单,甚至花钱收购官兵和民众捡到的传单。

  三是体系性。语言战的体系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语言战是交战双方在舆论、心理、法律和道义、价值观等方面的体系对抗;其次,语言战的毁伤效应并不是直接体现在生命和肉体上,但其作战效应往往是全方位的。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认为,德国之所以战败,并非由于军事战略的失误,而是由于英国的语言炸弹摧毁了德国的战斗精神。

  3.效应

  军事语言能力的战斗力效应直接体现于语言战的战法和效能之中。军事语言战法,是指运用军事语言手段直接实施或服务保障作战行动的方法。综观古今中外战争史,语言作战的战法应用丰富多彩,既有体现为攻势的语言战法,也有体现为守势的语言战法;既有用于公开宣示的语言战法,也有用于隐真示假的语言战法;既有旨在动员战力的语言战法,也有旨在心理攻势的语言战法,等等。这些语言战法充分体现了军事语言能力的战斗力效应。

  军事语言能力的守势效应,是在作战中应用军事语言实施防御性行动的综合效应。语言作战的防御性行动应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科学谋划运用语言手段实施守势中的情报侦搜、战场伪装、诱敌误判、抵御进犯等有效战法,为转入主动攻势创造有利条件。情报侦搜、研判是作战行动中语言手段应用的普遍功能,主要战法是对各类原始情报实施战场话语信息甄别,以达成准确判断敌情的目的。《孙子兵法·行军篇》中,多处形象地论述了如何通过分析战场环境中军事语言运用特点,准确研判作战态势。例如:“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意即:敌军措辞谦卑而同时却加紧战备的,是准备发动进攻;敌军措辞强硬而且又摆出进攻姿态的,是准备实施退却。在战争中,通过仿言拟语等手段实施战场伪装,以迷惑敌方的语言战法已被广泛应用。从实战情况看,语言伪装手段较多被用来对敌方和敌对国民众实施蛊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都采用了语言伪装的战法来迷惑敌对国。一些化名播音员都是谙熟对象国语言、特定方言及其表达方式的专家,他们在宣传中刻意使用对象国相关地区的浓重乡音,以富于地方特征的语音语调,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一时征服了成千上万人心。如主播“哈哈爵士”以牛津乡音历数粮价上涨、军需业获利、政府拒付战死者亲属抚恤金等情况,极力散布失败主义和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使英国民间到处弥漫着悲观情绪,人民的斗志受到极大削弱。

 2/4   2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