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从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看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28
摘要:半个多世纪前,“枫桥经验”诞生于此,历经数十载风雨洗礼和实践检验,铺就一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一座巩固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警民桥,一座通往社

  新华社杭州11月27日电 题:聆听“枫桥经验”的新时代回响——从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看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新华社记者邹伟、刘奕湛

  枫桥,是一座桥。

  半个多世纪前,“枫桥经验”诞生于此,历经数十载风雨洗礼和实践检验,铺就一座连接党心民心的连心桥,一座巩固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鱼水深情的警民桥,一座通往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美好愿景的平安桥。

  枫桥,不仅是一座桥。

  沐浴荣光,直面挑战,“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由基层社会治理的范本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基本经验。放眼神州,正在蓬勃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中,新时代“枫桥经验”旗帜高扬,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也映照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奋进方向。

    历久弥新——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枫桥经验”在与时偕行中丰富发展,成为平安中国的生动注脚 

  古式台门、里巷小弄、溪流回转,村口老樟树下,老人们围坐畅叙,孩子们欢笑嬉戏……

  来到浙江诸暨,走进枫桥镇枫源村,“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江南诗韵中,一幅悠然祥和的平安画卷映入眼帘,正是枫桥干部群众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的写照。

  岁月如歌,一路前行。在“枫桥经验”诞生、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公安机关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依靠群众,将矛盾纠纷消弭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始终是“枫桥经验”代代相传的“法宝”。

  枫桥镇陈家村的居住出租房,曾经是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所长杨叶峰的一块“心病”。因消防设施不完善、电线裸露杂乱等问题,这些老房子易发生倒塌或火灾,加上租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多,安全隐患令人忧心。

  “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当时取得了效果,但一段时间后又反弹,很难彻底解决。”杨叶峰说。

  2017年,在杨叶峰提议下,相关部门和村民召开会议,研究并提出居住出租房旅馆式管理升级版——“红枫居”。陈家村经济合作社对农房进行统一回收改造装修,再统一出租,统一分配收入,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安全良好的住宿环境,也给村民实现了创收。

  “在基层处理问题,需要灵活机动,贴近实际情况。”1981年任枫桥派出所第10任所长、在枫桥工作了25年的老公安寿仲华说,处理化解矛盾,做到“矛盾不上交”,最好的办法就是调解。

  如今,在枫桥镇探索形成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中,枫桥派出所老杨调解中心是一块“金字招牌”。

  “群众是最大的秘诀。”老杨调解中心主任、年近7旬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杨光照打开手里的通讯录,里面是他的100多名“得力助手”,“他们来自枫桥社会各界,是愿意为调解纠纷出力的热心志愿者”。

  2017年,枫桥镇村民李某在去为低保户洪某帮工的途中摔倒身亡。李某一家陷入困境,要求赔偿,而洪某没有能力承担赔偿金。杨光照接手后,几番调解未果。

  “最后能调解成功,多亏了我的通讯录。”杨光照发现通讯录里有一名志愿者正是李家亲戚,而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在这位志愿者出面做工作及杨光照努力下,再加上相关帮扶,双方终于谈妥了赔偿条件,签下了和解协议。

  2010年至今,在杨光照主持下,该中心受理案事件21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涉及的8600余万元调解款项全部兑现,老百姓满意率达到100%。

  将工作触角扎根到群众之中,才能筑牢平安的基石。

  “派出所工作再忙,也要常到村里看看,离开了群众,我们就成了瞎子和聋子。”枫桥派出所原副所长孙法均说。

  一次,孙法均下村走访,一名村民悄悄把他拉到一边:“这几天可能要出事……”

  原来,村里有一个姓周的服刑人员快出狱了。周某曾经在村里借了很多钱,村里人私下商量着怎么讨债。

  孙法均在周某出狱后第一时间就主动找到他,周某表示今后会偿还债务。但面对当时情况,孙法均帮他出主意,让他主动联系债主们并写下承诺书,取得了谅解,一起潜在的纠纷由此化解。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离不开服务不缺位。

  枫桥派出所服务窗口与镇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128项公安业务可在服务窗口一次办理;在警务站设立24小时警务自助服务区,在29个村级服务中心设立公安代办点,做到一网办、就地办、马上办、一次办……更加贴心便利的公安服务,令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建立24小时“门不关、灯不灭、人不空”全日制警务机制;全面实施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新“五小工程”;建立常态化警民沟通机制、立体化治安防控机制等多项机制;打造“红枫义警”队伍,发动群众共建平安枫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枫桥警务模式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突出亮色。

  经验之所以能葆有生机活力,就在于不断适应新变化,积极回应新问题。

  服务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变与不变中,平安枫桥建设的时间轴,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位当年参与枫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亲历“枫桥经验”诞生的老同志,在回忆录里写下这样的话:“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在书本上也许深奥难懂,而在枫桥这块土地上成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指针。”

    旗帜高扬——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鲜明旗帜和指针,“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竞相涌现,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紫薇山下,伴着枫溪江的潺潺流水,“枫桥经验”从这里出发,奔涌澎湃在神州大地上。

  从江南到北国,从大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治理范本,加速化为流动在全国各地的时代风景。

  江苏苏州,观前街。

  与共和国同龄的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观前派出所,就坐落在这条全国知名的旅游步行街上。

  “6000余家商场店铺,年均游客超5000万人次,矛盾纠纷易发高发。”观前派出所副所长李慧和同事们一度“压力山大”。

  在李慧带领下,“苏阿姨调解室”成立了——多位亲和力强、群众认可的退休社区工作人员,成了“苏阿姨”。通过多方参与的专业调解,“苏阿姨”们帮助当事人舒缓情绪、解开心结、握手言和。今年以来,借助“苏阿姨调解室”,观前派出所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超2400起,成功率达98.5%。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看似一件件小事,却是关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秉持“矛盾不上交”理念,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

  “巷子可以窄,治理的路子要宽。”这是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黄瓦街派出所所长张仁俊常挂在嘴边的话。

  黄瓦街派出所的辖区内,有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宽窄巷子。然而,噪音、油烟扰民,曾是周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派出所一天因这类问题接警十几次。

  2018年6月,由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社区、商家及居民代表发起成立“商居联盟”。大家通过建微信群、开每月例会、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实现自觉管理监督,这类警情大幅下降至每月3起左右。

  坚持学习、运用和发展“枫桥经验”,各地公安机关努力推动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就地化解矛盾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工作思路,广泛发动群众,围绕“平安不出事”目标,越来越多的公安派出所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牵头人”。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