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孟疃镇为刘法三颁发的聘书 昔日山岭薄地,如今绿色银行 抚今追昔,诸城市孟疃镇的菜农无不感激当初聘来的这位科技副镇长。 1995年夏秋之交,正值大棚建造时节,刘法三被邀聘来到诸城市孟疃镇这一山岭瘠薄之地。在当时规划的建棚基地上,正是棉花坐桃,玉米抽穗之际。本来农民对大棚蔬菜种植既陌生又有疑虑,尽管作物长势不好,却是当地农民唯一的经济来源,为建棚而毁掉用汗水浇灌的庄稼,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因此成为全镇大棚推广的一道难题。 面对现实,镇委领导诚恳地向他征求意见:“刘师傅,凭你多年的经验,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难题?”面对领导的信任,乡亲们期盼的目光,让刘法三整夜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神圣的使命感,丰富的经验及知识积淀,在他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使大田农作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而又保证达到建棚目的:首先安排及时精心育苗,让建棚户吃上“定心丸”。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基建准备,待作物基本成熟,疾抢快收争时间,集中人力、机械齐上阵。边清地,边施工。建成一个,移栽一个……他的设想提出以后,镇领导极为欣赏当场拍板:“就这样办!” 这一工程方案的实施,特别是及时育苗这一“激将法”,大大激发了建棚户自我加压的建棚热情----秋收的信息尚未传开,许多建棚户眼见自己的黄瓜苗一天天长大,便迫不及待地“宁收九成九,不收十成熟”,千方百计求亲靠友抢收玉米,争拔棉柴。一场争先恐后的建棚热潮在镇府领导和刘法三的指导下蓬勃展开。当年,孟疃镇粮、棉、大棚蔬菜全面大丰收的喜讯轰动了全市。市委、市府领导多次带领各乡镇负责人深入棚区参观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刘法三以业绩卓著、知识渊博被聘为孟疃镇科技副镇长。 1999年秋,正是他扎根诸城,事业如虹的第5个年头。他的足迹已踏遍五莲、安丘、沂水等县的十几处乡镇。市委领导的重视,孟疃镇干部群众的赞誉,无不令同行所羡慕。此时,寿光市正值筹备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他接到寿光市蔬菜局领导求援电话,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孟疃镇科技副镇长的职务和工作,返回寿光他一头扎进了刚开始筹建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现场,担任技术员勇挑重担迎接着新项目的挑战。多少个风雨交加之夜修棚排水,他一马当先。多少次病疫袭击,让他彻夜不眠…… 三十载春风化雨,三十载春华秋实。 “菜都”绿色园圃里,挥洒着他的心血与汗水;青岛国家级高新科技示范园,闪烁着他的智慧。为科技绿色产业呕心沥血,他从不叫苦,不知疲倦,他那满腔热血,以赤子之心处处播撒着一片真情。刘法三说,2005年他曾受聘于中石油集团并陪同相关领导到土库曼斯坦考察项目。 扎根故土 再结硕果 采访结束之际,刘法三向记者介绍,回忆为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他感到无比幸福,不仅奉献了社会,还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自己研究设计的以铁丝和压膜绳压膜的“无孔压膜”技术,是在中外史无前例的状况下研究、设计并试验成功的。可以断言,再过三十年也不会有人超越这项技术! 近年来,古城街道提出了打造“番茄小镇”的战略规划,为了发挥余热支持家乡发展,晚年再为家乡发展做出点贡献。他利用近10年时间,又对西红柿原种进行了研制,经过近十代分离,目前已分离出三四个父本和母本原种,已对杂交技术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成功。他说,人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希望这项研发成功的西红柿原种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为家乡番茄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