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完果可不能光顾着数钱,树就不管了。”刚刚入冬,在锦州市义县头道河镇黑山村,省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宏正对果农进行梨树落叶后管理技术指导。 自2007年11月挂职锦州义县科技副县长以来,王宏跑遍了义县的大小乡村,一年进行几十场现场培训,一把剪枝剪,走哪儿带哪儿,果农见到他比见到亲人还高兴。 十年前可不是这样。王宏刚到义县时,果农是抵触的。眼瞅着好技术推广不下去,王宏心里着急。为了让果农信服,王宏决定跟他们比试。等秋天结果时,专家管理的树,果实个儿大,既招人稀罕又能卖上价,果农才算服了。 为了推广果实套袋技术,王宏给报恩寺村的果农免费发苹果套袋。当时,只有一户果农用了不到100个。采摘时,那100个套袋苹果又大又红,客商全部高价买走,还签下订购大单。第二年,全村果农都给苹果套了袋。 “农民土里刨食很辛苦,新技术只有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得到认可。”王宏把提高农民收入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王宏带领的专家团队在义县引进果树新品种36个,推广应用果树新技术17项,发展果树27万亩,形成了寒富苹果和优质梨产业带。 王宏的家在营口熊岳,扶贫这些年他几乎没休过假,春节期间还经常带家人到果农家去指导春季剪枝。一次,儿子进山,看着一脸黝黑,满手老茧,脚上穿着黄胶鞋,裤腿上全是泥的爸爸,半天没敢认。 每年硕果满园时,王宏的心就像抹了蜜似的甜。在他的带领下,义县建成果树专业合作社44个,果树农场22家,省级果树示范园2个,科技帮扶义县3.8万贫困人口,其中约4000名贫困人口通过果业带动实现脱贫。 为了给义县留下一批技术人员,王宏一年四季抓培训,至今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67场次,培养了68名乡村果树专家、236名果树技术员。 有了一技之长,致富路不再漫长。如今,义县果农人均年收入由当初的几百元跃升到几万元。 今年9月,王宏荣获“2019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成为辽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党和国家的充分认可,让50多岁的他干劲更足了。 (责任编辑:冯庆洋)
相关报道 >>返回频道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
微信订阅号 手机版 法人微博 Android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