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招商体制机制,树立国际化招商视野,搭建立体化招商网络架构—— 即墨:9个月新签重点项目105个 影创科技以“即墨”汉语拼音命名的“JIMO”智能眼镜全球首发,国内第一条、世界第三条混合现实(MR)智能眼镜显示芯片生产线即墨落成,“即墨芯”抗辐射加固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与进口芯片实现一比一兼容国产化替代; 洪泰智造全球总部迁至即墨,助力即墨构建全国智能制造“产业方阵”; 清华启迪与即墨开展能源总部迁移、研究院、科技实业、科技金融4大板块近20个项目全面合作; 近千亿级规模的130多支基金落户即墨,东华软件全国副中心等一批大项目扎堆落户; …… 今年以来,即墨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双招双引”攻势要求,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和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全面打响“双招双引”攻坚战,组建16个专业招商事业部、10个现代产业招商发展办公室;成立5大区属国有公司市场化招商公司;将在谈、签约、在建项目全部纳入平台在线实时“督战”,新动能迅速聚集。目前全区已累计引进20家央企、44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月至9月,全区新签约重点项目105个、新在谈项目206个,涉及现代物流、汽车零部件制造、人工智能、商贸物流、大健康等。
▲影创科技公司即墨项目厂区。这里将制造以“即墨”命名的MR智能眼镜(JlMO)。 “市场化+专业化”: 招商网络布局全球 “双招双引”大潮涌动,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路在何方? 今年以来,即墨高起点谋划,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10大产业,以产业链招商为导向,勇闯新型招商的“突破口”,助推“双招双引”全面提速。 招商更为专业——即墨依托现有部门组建16个专业招商事业部,单独成立10个现代产业招商发展办公室,开展精准定向招商。其中,青岛蓝谷海洋领域按照海洋“5+1”产业发展方向,组建6个招商事业部作为“主力军”,委托斯坦福研究院等16家海洋领域公司作为市场化“小分队”,双轨推进“双招双引”。 招商更加市场化——结合国企改革转型升级,成立5大区属国有公司市场化招商公司,重点实施以商招商。同时,在德国、英国等5个国家,在深圳、北京等4个城市设立招商联络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赋予明确的“双招双引”目标任务,年内均要引进至少1家500强企业、央企、总部企业或行业领先企业,或1个外资不低于1000万美元、内资不低于1亿元的现代产业项目。 招商更加高效——一个营商服务平台就是“一个招商指挥部”。即墨将在谈、签约、在建项目全部纳入平台在线实时“督战”,并实行红牌、黄牌,加快项目签约和落地的节奏。 当前,即墨正形成一个布局全球的“招商网络”,在“以商招商”中尝到了“葡萄串效应”的“甜头”。截至目前,各招商联络处共收集项目信息100余个,组织推介活动10余次,项目考察20余次,直接促进达禾医疗、锐诺智能等10余个项目签约落地。不到两个月就促进了16个在谈项目签约,投资额60多亿元;7个签约项目开工建设。 “集群+产业链”: 产业释放磁石效应 “双招双引”并非“装进篮子就是菜”,引进来一个,牵过来一串,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特点和逻辑的产业链招引工作,往往能够释放更多红利。“选择落地即墨,并将产品命名为‘即墨’,是发现即墨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思路与企业同频共振,这里的高端新兴产业正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区块链应用等众多产业业态聚集,为高端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影创科技集团总裁隋平介绍。 在即墨,很多企业拥有与影创科技同样的感受。空客H135直升机青岛总装线项目正式投产,一汽大众、一汽新能源等龙头汽车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聚集,船舶制造、潜水器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搭建起一个“海陆空铁”千亿级大交通产业集群;海洋产业攻势迅猛,引进建设北航青岛校区、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可燃冰开发利用试验基地、金蝶软件园、华录山东总部基地、智慧航海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矽力杰12英寸先进模拟集成电路、山东大学微纳中心、惠科电子6英寸晶圆、聚能晶源半导体材料等龙头项目集聚在青岛“芯园”半导体产业园,“即墨芯”开始量产,形成千亿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即墨区通过聚焦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现代产业渐呈集群化发展态势,释放磁石效应,在全区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海洋产业为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即墨为高端新兴产业赋能,释放蓬勃动能。截至目前,即墨区距离年初确定的“投产(开业)100个、开工100个、签约100个、储备100个、动态100个”的年度项目“招引”目标已日趋接近,形成接连不断、压茬推进的良好态势。 “资本+产业”: 资本撬动产业升级人才聚集 谁懂资本招商,谁就能有占领招商引资先机的可能。 “土地+财政”转向“资本+产业”,这是即墨的探索路径。即墨以资本招商为突破点,利用资本的催化和杠杆作用,撬动起产业升级、人才聚集,为未来产业发展引来了“活水”。 即墨以基金作为融资媒介,通过出资设立产业引导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组建产业子基金,服务当地企业,并依托蓝海基金工场基金孵化器,已先后吸引大摩证券、中信证券、泰富卓越、恒蓝泽霖等116家私募基金,资金管理总规模超200亿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即墨已初步形成“一个重点产业匹配一支产业基金”的格局。如借助中金甲子团队和中国诚通集团发起设立20亿元的中金国调科创基金,重点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借助清华启迪科服团队发起设立10亿元的启信金融科创基金,重点投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底层技术等初创期高成长企业。 “中骏基金引进行圆汽车项目”的探路,让即墨体验到资本招商“借力生力,事半功倍”的效果。行圆汽车项目只有2名员工,办公区域仅有40平方米,落户即墨一年后就实现1.2亿元的营业收入。此后,民和德元、中经合等产业基金又为即墨引进聚能晶源半导体、泰睿思微电子、修正药业、矽力杰半导体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