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生于1949|刘洪滨:“志在千里”的科研工作者 海洋强国梦的“追梦人”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30
摘要:幼年经历颇为颠沛、在青年时期的经历了工、农、兵的身份转换,学成后作为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和地质专家在专业领域大展拳脚,研究方向却又转向了大海并且在学术上

  编者按:1949-2019的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却记录着新中国由弱变强、屹立世界东方的过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众网联合青岛市委网信办共同策划《生于1949》专题报道,聚焦生于1949年的普通青岛人,通过他们讲述70年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历,从不同侧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青岛人的奋斗历程。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9月29日讯(记者 王熠)幼年经历颇为颠沛、在青年时期的经历了工、农、兵的身份转换,学成后作为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和地质专家在专业领域大展拳脚,研究方向却又转向了大海并且在学术上不断走向“深蓝”……9月24日,生于1949年8月的中国海洋大学退休教授刘洪滨,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讲述了他颇具传奇色彩的精彩人生。

生于1949|刘洪滨:“志在千里”的科研工作者 海洋强国梦的“追梦人”

刘洪滨接受采访

  从“工、农、兵”到“大学生”,再到“研究生”

  1949年8月,原籍山东掖县的父母“闯关东”到哈尔滨,在遥远的冰城生下了刘洪滨。后来在父亲从部队转业时,全家人回到了山东掖县老家。

  1966年初中毕业后,学校停课让无学可上的刘洪滨只能选择回到生产队务农。1968年,部队到家乡招兵,刘洪滨参军入伍,在北京他学会了无线电通讯的技术。服役期满转业回到山东,他被分配到地质队工作,成为了一名地质工人。

生于1949|刘洪滨:“志在千里”的科研工作者 海洋强国梦的“追梦人”

刘洪滨当警卫战士期间的留影 

  在部队练就的“不怕苦、能吃苦”的作风,让他在艰苦的野外工作中良好表现,也因此在1972年被地质队推荐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在山东矿业学院完成了四年的大学学业。1976年大学毕业后,他重新回到地质队,但是对知识的渴求,一经点燃,就再也熄灭不了。“那个年代,‘研究所’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高不可攀的,当我下决心要考研究生时,周围质疑的声音也不少,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复习,条件不好,夏天在蚊帐里点煤油灯复习,冬天两个手抄在袖子里读书,只有翻页的时候才敢拿出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刘洪滨考取国家地质科学院研究生,师从李成栋院士,研究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带”,对郯庐大断裂火山构造和岩浆活动的研究,奠定了郯庐断裂是中生代大陆裂谷的学说。研究生毕业后,1982年来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工作,研究内容也开始与大海结缘。

  从地质研究到海洋研究的“陆海跨界”

  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刘洪滨一边继续做“郯城—庐江断裂带”的研究,同时进行中国沿海砂矿的调查。据刘洪滨介绍,沿海的沙滩、沙丘等地貌中,蕴藏着大量的矿产,那些年,为了完善对全国沿海砂矿的调查,他从辽宁的鸭绿江口到广西的北仑河口走了多个来回,在多地找到了多种矿物,不光找矿,还为矿产的开发和保护向当地政府提供合理建议和规划,既开采了资源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又保护了矿产的有序开采。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胶州湾的成因研究中,刘洪滨发现了即墨马山柱状节理的特殊地质构造,在当时就开始在媒体撰文,呼吁保护这一特殊地貌,经过随后10余年的奔走,终于在1994年,马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岛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于1949|刘洪滨:“志在千里”的科研工作者 海洋强国梦的“追梦人”

刘洪滨展示1983年发表的对即墨马山石林的研究成果

  1986到2004年,刘洪滨调到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所,从事海洋经济的科研工作,2000年开始担任所长。在山东海洋经济研究所工作期间,结合自己对海洋的研究,在90年代初就提出了“海上山东”建设的建议,并获得当时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让山东当时对海洋的开发走在了全国前列。

  海外游学历经“欧风美雨” 为国内带回先进海洋意识

  1987年,经过选拔、考试,刘洪滨成为了中英友好奖学金第一批学员,赴英国在威尔士大学海洋学院作为访问学者学习一年。访学期间,除了学校内的交流、学习外,刘洪滨主动提出对英伦三岛环海岛海岸线进行调查并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在克服种种困难的同时,他在访英期间完成了英伦三岛海岸带的考察,对临近海岸带的大型港口、电站、船厂、桥梁等海洋经济附属设施进行同步考察,学习他们的港口规划、海岸带管理、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

生于1949|刘洪滨:“志在千里”的科研工作者 海洋强国梦的“追梦人”

1988年刘洪滨环绕英伦三岛进行海岸带考察时的留影

  刘洪滨说:“80年代那时候我们的海洋经济、涉海经济,还没有起步。而那时的英国对海岸带的管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看着他们吞吐繁忙、布局合理的港口,围绕港口形成的完整产业,以及为数众多的海洋保护区,我站在大西洋岸边,看着汹涌的波涛,思绪跟着波涛一起起伏,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都变成知识带回国,支援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访英期间,刘洪滨将见闻发表撰写成文,介绍欧洲对海洋的利用和保护,多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回来以后写了一系列总结欧洲海洋经验、理念、做法的文章,发表在《中国海洋报》等媒体上;基于海岸带管理、海洋保护区的认识,刘洪滨在归国后著成《海洋保护区——概念与应用》一书,一度脱销,迄今仍是此领域权威著作;90年代多次撰文呼吁我国应建立国家海滨公园、海洋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现在看,这些观点依旧超前。在海洋经济研究所工作期间,他又两次赴英国访学,2002至2003年去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从事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的研究。

  民族海洋意识猛醒 欣逢海洋强国建设“盛世”

  2004年,刘洪滨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自我调侃:“55岁了又跳了一次槽。”时逢2009年山东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他开始参与山东省建立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工作,同时,也深度参与了山东沿海七市的蓝色经济建设规划。

  刘洪滨说,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深刻的感受到国家对海洋事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历次两会政府报告中,对海洋工作的文字篇幅越来越长,各项涉海的经费越来越多、海洋主题的国际会议越来越多、海工装备的展览会越来越多……“作为海洋工作者,之前工作靠主观能动性去做课题、找事做,后来就变成各种事找上门来了,尤其是2009年山东开始建设蓝色经济区后,海洋科研工作者成了‘香饽饽’。”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