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李平:改革开放40年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5
摘要:第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要改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环境,建立起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着力改善制度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

  第三,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要改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环境,建立起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着力改善制度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的公共技术服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体现倾斜于科研人员和研发活动的导向,激发微观个体从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热情。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顺应新技术带来的业态模式变化要求,适时调整行业监管规则。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制度,强化创新型国家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治保障。

  第四,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要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管理制度,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高度重视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建设,促进科研人员协作创新。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减少阻碍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加大对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的奖励力度,使一批有真才实学、成就突出的青年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五,培育创新文化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倡导创新文化,建立宽松的创新生态环境,允许积累、允许试错,为基础研究提供良好支持,努力培育潜心致研的氛围。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倡导创新意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创新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全社会对鼓励创新的正向激励环境,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创新渗透和根植于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之中。(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平)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