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做商业航天最大的作用是一种自我革命,一种自我的创新。我们这支队伍非常年轻,平均年龄只有31岁。这支新生力量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得到了丰富的实践,一定是能够用于它的后续的工作当中,去激发他进一步创新的动力。”这是中国火箭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少宁给出的答案。他相信这场自我革命,对整个中国航天的事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这群人,是有航天梦想的。我们想把新的想法变成现实。”这是“捷龙一号”的技术负责人龚旻给出的答案。他相信,商业航天会给更多有创造力的航天人一个发挥的舞台。 外人觉得他们占据了太多先天优势,他们自己却觉得从体制内走出来的路要比正常企业来得慢。 “我们在很多方面也要向民企去学习,管理上的,融资上的等等各方面。”一个带有竞争,也更加有活力的中国商业航天市场,才刚刚开始。(央视记者崔霞王世玉陶嘉树李厦/东风电视台孔祥鹏刘倩倩蔡文婷) |